郑向东回答记者提问
“过去的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周年,在这个历史性关键时刻,中央作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新阶段。”在重庆如何发挥“三个作用”的专题发布会上,重庆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郑向东围绕重庆如何“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介绍了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郑向东说到,“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和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为加快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近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城市提升,聚焦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家中心城市,强化综合枢纽、创新创造、要素集聚、国际交往等核心功能。”
城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郑向东介绍,“我们努力稳住经济基本面,经济运行逐步向好,经济实现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经济增速企稳上行,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3%,规模有望达到2.3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100亿美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均在中西部居于前列。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占比为6.6︰40.4︰53,服务业占比达到53%;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9.7%;扣除减税因素后全市税收增长6.6%左右,市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8.4%,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左右。先行性指标走势持续向好,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6.2万户,增长18.3%;工业用电量、用气量和货运量均稳步增长,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其中工业投资增长7%以上;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正式合同额突破1.4万亿元。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城镇常住人口超过2千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6.5%),主城建成区加快迈向千万人口特大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
产业支撑作用增强
重庆聚力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持续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产量预计增长10%,电子产业增加值增长13.5%,智能手机、汽车产量仍居全国前列。大数据智能化加快发展,获批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15%。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8%和11.5%,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43.5%和30.7%。
壮大“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紫光华智数字工厂等项目开工,OPPO智能终端等项目投产,新增大数据智能化企业1200家,智能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4%。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6.1%左右,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1%左右。
启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累计建成百亿级商圈12个。
加快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江北嘴金融科技港揭牌,跨境电商进出口及结算增长17.8%,金融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巫山县、武隆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市旅游总收入5734亿元、增长32%左右。
互联互通水平提高
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国家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重点构建“五张网”,区位优势更加明显。
“米”字型高铁网,去年高铁运营里程381公里,渝昆高铁实现开工,今年还将开工建设成渝中线、渝万、渝西高铁,加快建设郑万高铁、渝湘高铁,在建规模达到440公里,开展渝汉、渝贵、兰渝等高铁前期工作。其中普速铁路,去年黔张常铁路建成投用,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392公里,今年将加快成渝铁路主城至江津段改造、枢纽东环线等项目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网,去年轨道交通环线海峡路至二郎段、尖璧线建成投用,运营里程新增16公里、总里程达到329公里。今年,我们将按照“中心加密、两槽加速、两翼联通、外围辐射”的总体思路,提速实施“850+”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计划,持续推进第二期、第三期项目,启动第四期项目,加快璧铜线等208公里项目建设,建成6号线支线二期等项目。国际航空枢纽网,去年巫山机场、永川大安通用机场通航,新开通重庆至布达瓜、万象等13条国际航线,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达95条。
今年将开工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争取第二枢纽机场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建成仙女山机场。“三环十八射”高速公路网,去年铜荣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新增139公里、总里程达到3235公里,省际对外通道达到20个。
今年将开工渝武扩能等224公里项目,建成渝长扩能、永川至泸州等243公里项目,省际出口通道增至25个。城市路网,去年龙洲湾隧道、新南立交等项目建成通车,全国市政最长山岭隧道——铁峰山隧道全线贯通,城市公交优先道增至160公里。
今年将加快曾家岩、红岩村等跨江大桥和金凤、土主等穿山隧道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渝蓉高速进城通道和两江新区至长寿快速通道,启动内环快速路综合整治,推进主城区至涪陵、永川、合川等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发展智慧交通,持续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同时,释放长江黄金水道运能,去年果园港等4个铁公水联运枢纽港基本建成,今年要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以果园港、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航空物流园、公路物流基地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枢纽体系;加强沿江重点港口建设,争取启动朝天门至涪陵段4.5米水深航道整治,开行“渝沪直达快线”,提升渝甬班列品质。
发展动力活力激发
重庆市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重庆高新区、经开区管理体制改革,高标准规划建设重庆科学城,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发展,体制机制优势更加突出,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
区域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预计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达到460亿元、增长12.1%,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5件、增长15.2%。科技型企业突破1.6万家、增长4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100家、增长20%以上。加快创新要素资源集聚,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召开了重庆英才大会,引进各类紧缺优秀人才7000余名。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铁海联运班列开行923班、增长51%,中欧班列(重庆)开行超过1500班,折重列、重箱量排名全国中欧班列第一。
成功举办2019智博会,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19个国家级开发开放平台发展态势良好,果园港区口岸开放获国务院批复,涪陵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欧盟的市场拓展,预计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0%、39%和11%,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28%、19%和18.4%。
生态环境质量向好
重庆市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发挥生态优势,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引领带动西部地区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0.1%。全面推行河长制,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获批广阳岛片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国家“无废城市”试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下一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郑向东表示,接下来将切实抓好对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川渝合作,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新贡献,“我们今年将继续与四川全省携手合作,及早谋划新的合作事项。在正在开展的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中,紧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思路,提高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紧扣目标定位,尊重客观规律,发挥比较优势,推进成渝地区统筹发展,促进产业、人口及各类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把握原则要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突出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做到统一谋划、一体部署、相互协作、共同实施。
抓住战略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增强协同创新发展能力,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体制创新,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完善国土空间规划,制定“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主城都市区,增强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重要节点城市专业化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都市区。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突出“库区”“山区”特点,更加注重生态经济要素集成与协同,建设长江经济带三峡库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生态康养、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建设武陵山区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深化区域合作。继续做好与四川、成都深化合作和向上争取相关衔接工作,加快推进“1+12”“2+16”合作协议落地。
文|今日重庆记者 高维微 陈科龙 胡婷
图|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