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创新社会治理“大合唱”

乡村善治 夯实全面振兴路

  • 今日重庆杂志 2023-11-22 11:26

高观镇双竹村村民的庭院小花坛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同时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城口县聚焦乡村振兴“治理有效”目标,推行“群众说事、干部答题”工作机制,走出了一条乡村善治新路子,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值深秋,当我们走访于城口县的大小乡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高观镇双竹村村歌《双竹之歌》

  解事员在身边

  11月2日,城口县高观镇阳光和煦。

  清澈的任河穿镇而过,全国文明村——双竹村便坐落在任河之畔的青山脚下。漫步在双竹村沙田院落,只见道路干干净净,村标村牌规范统一,路边好几处垃圾投放点整齐摆放着分类垃圾桶。家家户户庭院整洁,门前的小花坛种着月季、菊花、绣球以及粗壮的多肉,当然正如村歌里所唱的,几乎家家都有一棵桂花树。

高观镇双竹村村委会,一面墙上挂着“全国文明村”“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牌匾

  “解事员”唐天坤家门前,高大的老核桃树下,几个村民正坐在议事亭内闲聊,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我想去镇上找点事情干,你们有没有什么路子?”“村里的积分超市可以再进些生活用品吗?”“晚上跳坝坝舞的时候得再练练我们的村歌。”……

  唐天坤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摆龙门阵,一边细心记下了村民们的想法和诉求。自从前年把自家堂屋无偿作为“荷塘竹话——沙田说事点”以来,曾担任过村妇联主席,如今是村里综服专干的唐天坤自然就成了这里的“解事员”,两年多来她参与调解28起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100%。如何调解才能让双方信服呢?唐天坤说,村民之间的日常纠纷在外人看来可能只是鸡毛蒜皮,但在当事群众心里却是绕不开的坎、解不开的结,处理得不好就有可会引发更大的矛盾,所以不管事大事小、不管亲疏远近,最重要的是公心和耐心。

唐天坤家门前的议事亭

  “荷塘竹话——沙田说事点”是双竹村三个群众说事点之一。说事点以院落为基本单元,不仅是畅通民情信息和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城口县三级“群众说事”机制的基石之一。

  近年来,为织密基层治理这张“大网”,城口县主动适应基层治理新形势新变化,在乡镇、村社、院落建设“群众说事处”“群众说事站”“群众说事点”三级“群众说事”机制,同时吸纳辖区党员、新乡贤、退休老干部、法律明白人等担任“解事员”,真正做到操心事大家议、烦心事大家劝、揪心事大家帮、开心事大家享。

  在距离高观镇70公里的沿河乡,“群众说事处”设在乡公共服务中心的一楼,这也是为了方便群众前来办事说事。25岁的方文易是城口县司法局派驻沿河乡的司法工作者,在这里两年,他已经参与了188起纠纷的调解。“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三官一律’发挥了重大作用。”

方文易在沿河乡“群众说事处”整理档案

  方文易口中的“三官一律”,指的是定期下乡入户开展法治服务的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近年来,城口县充分发挥“三官一律”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将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务直接输送到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之处。

  听民情解民忧

  对于“荷塘竹话——沙田说事点”这样最基层的群众说事点,调解矛盾纠纷只是它一小部分功能,事实上,今年唐天坤已经很久没有矛盾可以调解了。“群众说事点”于是更多地成了村情民意汇聚点、法治宣传服务点、文明风尚传播点。

  “院落里有什么问题,大家就坐下来一起商量。比如饮水问题、垃圾池的修建问题,我们经过商量后报告到村委会,很快就得到了解决。”

沿河乡联坪村花菇种植基地,村民正在将采摘的花菇装筐

  唐天坤领我们来到她家屋后,只见靠近山脚的一块田地里,一条长约50米的硬化排水渠沿着田坎已基本完工,“瞧!这就是‘群众说事、干部答题’的生动案例。”

  王登虎是唐天坤的邻居,家里地势较低,每逢雨下得大一点,家里的后阳沟排水能力不足,后山流下的水就会倒灌进家里,有时一连几天不退,这让王登虎长年来不胜苦恼。眼看今年入秋以来雨水较多,三天两头遭雨水倒灌,王登虎便找到唐天坤诉苦。

  事实上,王登虎家的烦心事并非个案,与他临近的几户人家同样因为地势原因,常常遭受雨水倒灌之苦。于是,唐天坤详细了解了情况,随后反馈给村委会,村委会又及时向镇里作了汇报。

  高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这件事情纳入议事日程,经过多方协调筹措,于今年10月底修建了这条硬化排水渠。

  “群众说事点真是发挥了大作用,让我们有事情能找到地方反映。”排水渠解决了困扰多年的烦心事,王登虎喜不自胜,“为了修排水渠,唐天坤无偿把自家的土地让了一大块出来,我们都知道她吃了亏,心里很感激她。”

高观镇双竹村的“积分超市”

  从“群众说事”到“干部答题”,城口县近年来着眼法治建设的公众参与和议事协商,以基层治理、说事机制、议事机制等为推手,不断延伸乡村治理触角,强力构筑人民民主与法治政府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新路径。

  用发展促治理

  基层乡村要破解治理难题,不仅要治标更要治本。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发展问题就是根本之一。这其中,就业又是重要一环。

  11月2日午后,我们来到位于沿河乡红岩村的服装加工坊,二三十名农村妇女正在赶制一批出口冲锋衣,他们不少是村里的留守妇女。流水线上,林超正在缝制衣袖。林超是红岩村的聋哑人,丈夫在外务工,她一个人要带三个娃,家庭负担比较重。得知沿河乡今年建起服装加工坊后,便来到“群众说事站”提出就近务工增收的心愿。

  “群众有诉求,我们要有所回应。”红岩村村委会主任张履冬介绍,当初沿河乡引进本地服装企业建设服装加工坊的初衷,就是因为有群众通过说事站反映,希望能解决家门口务工的难题。经过村委会的协调,林超在今年上半年参加了乡里举办的服装缝纫技能培训班,随后成功在服装加工坊务工,目前每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

沿河乡红岩村服装加工坊,村民正在赶制冲锋衣

  张履冬说,事实证明,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不仅有了技术有了收入,而且自信自尊大大增强,生活改善,家庭和睦,扯皮纠纷的事情自然就少了很多。

  乡村治理,归根结底是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沿河乡紧紧抓住群众增收致富这条主线,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发展香菇、笋竹、木耳、中药材、中蜂等产业。在联坪村花菇种植基地,正值花菇收获时节,大棚里满排满架的菌棒上香菇饱满喜人,不少村民正在大棚里忙着采摘。一筐筐香菇被装上卡车,它们随后将被运往江津双福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基地负责人说,花菇基地今年预计产值500万元,不仅提升了村里的农业发展水平,而且成了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的一个重要渠道。除了雇佣村民进行日常管护,采摘季节更是需要大量人手,不少外村村民也闻讯前来打工。

  乡村善治带来的潜在“福利”,正在城口的乡村显现。依托“群众说事、干部答题”工作机制,群众的大事小事正在通过点点滴滴的实践得以实现。乡村善治带来的,是乡村振兴的美好画面。

  文丨今日重庆记者 陈科龙

  图丨今日重庆记者 李野

编辑:焦茂如
上一篇:小小社区基金 撬动基层大变化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内容
最新发布的信息
【在春光中奔跑】在春光中奔跑(2024-04-25)
【奔跑吧!夜校】夜校圈粉密码(2024-03-25)
【奔跑吧!夜校】我在夜校学手工(2024-03-25)
【奔跑吧!夜校】重庆夜校:学习、交友与休闲的交汇点(2024-03-25)
【诗画长江看巴渝】大足石刻:石窟艺术中国化典范之作 镌刻于石与时之上的美(2024-02-23)
【渝创渝新——从2024重庆两会看重庆的满满“新”意】渝创渝新——从2024重庆两会看重庆的满满“新”意(2024-02-23)
【诗画长江看巴渝】在涪陵与易礼文化不期而遇(2024-01-16)
【诗画长江看巴渝】大河同频:世界的白鹤梁(2024-01-16)
【 向新而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配上强引擎】“新”风扑面 “质”感满满 重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01-15)
【 向新而立——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配上强引擎】新年新貌新担当 实干笃行开新局(2024-01-15)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