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一部长江文化史,就是半部中华文明史。千百年来,长江两岸的人们在辛勤劳作、商贸交流往来中,形成了各具特色又融为一体的流域文化。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段)建设,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品牌样板。去年在重庆举办的2024长江文明论坛上,取得了三方面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对重庆强化“上游意识”、担起“上游责任”、展现“上游担当”,担负起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的崇高使命,打造新时代文化强市建设标志性成果,具有深刻的启迪和积极的借鉴意义。
对于大众来说,欣赏和了解长江文化,博物馆无疑是最好的去处之一,方寸之间即可一览古今。
本期开始,本刊开设《长江宝藏在身边》栏目,我们将走进巴渝大地的各个博物馆,认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特色馆藏,通过这些我们身边的“宝藏”,一起倾听时间深处的声音,触摸长江文明的历史,讲述巴渝文化的故事。
青铜柳叶剑·通长58.3厘米 通宽5.3厘米·目前发现最长的一柄柳叶剑·国家一级文物
当涪陵区博物馆副馆长李振文小心翼翼地取出镇馆之宝——战国青铜柳叶剑时,灯光下,柳叶剑的寒光仿佛穿透两千年时光,依旧侠气十足,摄人心魄。
柳叶剑作为巴式青铜兵器中最具特征性的器物之一,在战国时期的巴人墓葬中有大量出土,是古代巴族英武善战民族精神的象征。涪陵区博物馆的这柄青铜柳叶剑,通长58.3厘米,通宽5.3厘米,是目前发现的最长的一柄柳叶剑,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彰显巴人勇猛无畏
“1993年11月,当考古工作者将这柄青铜剑从涪陵小田溪墓地发掘出土的时候,剑身上所发出的寒光震惊了现场所有人。”李振文10多年前来到涪陵博物馆工作,这件宝贝出土时候的故事,博物馆里几乎无人不知。
武器的长短意味着攻击范围的大小,武器越长越有利。相对而言,巴人的武器普遍要短很多,以巴人最典型的兵器柳叶形青铜剑为例,大部分在三四十厘米。短小的柳叶剑适合在山区狭窄地带的施展,便于近身搏斗。
一直以来,巴人以性格彪悍、英武善战著称,从柳叶剑所体现出来的战斗方式也恰恰彰显出巴人勇猛无畏的性情。
媲美越王勾践剑
令人惊叹的是,尘封数千年,这柄青铜柳叶剑迄今还没有任何锈迹,非常难得。
李振文表示,青铜柳叶剑采用了镀铬工艺,铬的稳定性好,是其保存完整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剑身通饰虎斑纹,剑纵的血槽部位布满了如梅花般的精美纹饰,其制作精良、纹饰精美,不亚于“越王勾践剑”。
“它的纹饰反映的内涵也远远多于其他柳叶剑。”李振文介绍说,这把剑上有手心纹、虎纹、船纹、鹿纹、蛇纹等,这些纹饰与巴人生产、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在战国时期巴文化中具有典型代表性。尤其是手心纹,以手和心脏作为主要元素,是巴人特有的一种纹饰抑或符号,被称为巴蜀图语,这把剑的使用者无疑是巴人部落王侯级人物。
涪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修复文物
出土自巴人贵族墓地
记者了解到,这柄青铜柳叶剑出土的小田溪墓群,是战国至汉时期以巴文化为主体的遗址,也是重庆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巴文化高等级贵族墓地,在这里出土了大批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除了青铜柳叶剑,还有一件青铜罍目前在涪陵区博物馆巴国故都展厅里展出,“它是巴蜀文化的核心礼器。这件器物代表了巴国上层社会对礼仪的重视,以及巴人精湛的青铜铸造技艺。”李振文说。
涪陵在春秋战国时期为巴国枳地,巴国曾经在此建都,《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其先王陵多在枳”,涪陵二字便取自“涪水之滨,巴王之陵”。如今,涪陵区博物馆有藏品14350件/套(3.5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套,二级文物30件/套,三级文物424件/套,涵盖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多个文物门类,在三峡地区的文物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铺首衔环铜壶·东汉“永初元年”
青铜罍·战国
四系双耳青釉瓷罐·东汉
文丨今日重庆记者 谈书
图丨今日重庆记者 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