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永川区五间镇新建烈士陵园纪念碑
新建烈士陵园
新建烈士陵园位于永川区五间镇,始建于1950年4月,1977年由政府拨款迁址重建,现址为解放军进攻喻家坡太平寨时的突破口处。陵园占地约1200平方米,四周砌有围墙,墙体由方砖砌成,墙顶由琉璃瓦装饰。陵园内共安葬了参与解放太平寨、石宝寨以及周边剿匪、征粮等任务而牺牲的革命烈士63名。
2024年11月7日,雨断断续续。
重庆永川区五间镇新建烈士陵园内,80岁的张占华用湿毛巾一遍又一遍地擦拭着一块墓碑,低声啜泣。墓碑上,“张占美烈士之墓”几个大字格外醒目。
而后他抓起墓顶的一抔黄土,装进布袋。再也压抑不住的啜泣声,掩面痛哭:“哥哥啊,70多年了,我们找得好苦,你等得也好苦。”
这段持续70年、四代人接力的寻找,不仅让来自安徽凤台、牺牲于重庆永川的张占美等到了亲人,也让一段有关重庆解放的记忆更加清晰。
张占美的弟弟张占华,要将哥哥坟墓上的一捧泥土,带回故乡安徽凤台
11月7日下午,新建烈士陵园即将迎来落成47年来的第一批寻亲烈属,五间镇武装部部长黄伟和工作人员早早就在这里等候。来人是血洒喻家坡的“老虎连”烈士张占美的弟弟张占华、弟媳鲍焕珍一家人。
“张占美,你在哪儿啊?”张占华说,这是母亲离世前留下的唯一遗言。
1938年6月3日凌晨,日军侵犯安徽凤台县城,飞机轰炸,杀人放火。目睹日军暴行的张占美告诉父母,有朝一日他要拿起枪,保护中国人不再受欺负。
1949年5月,19岁的张占美真的扛起了枪,参加解放军离开了家乡。三年后,家人们收到了一份凤台县政府寄来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接到证明书的时候,母亲和家里人都不相信哥哥真的牺牲。”张占华说,家里人一直执拗地认为,张占美只是失踪,并不是真正牺牲了。
当时家人只知道他随二野大军去了西南。张占美的父母四处托人打听,终于在同一批入伍的战友口中得知张占美“似乎牺牲在了四川峨眉山”。大哥张占贵以及两个妹妹,多次前往峨眉山等地探访踪迹,但终是抱憾而归。除了不断托人打听,他们还找过凤台有关部门,由于当时技术有限,没有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
70多年来,“找到张占美”成了张占华母亲、张占华兄妹以及他们的儿孙共四代人的执念。
今年10月份,张占华的女儿张文娟修复了烈士证上的信息,通过烈士证编号,在网上搜索到五间镇新建烈士陵园内,有一位名叫张占美的烈士。张文娟迫立即和当地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并请他们把墓碑拍过来。当确定碑文上的基本信息后,张占华一家立即订票前往1284公里外的重庆。
“爸爸妈妈,哥哥在这里睡着了,你们可以安息了。”张占华在墓碑前,归拢着黄土,默默地说着。
在来重庆的路上,张占华翻看了资料,得知哥哥是著名的“老虎连”的战士。
“老虎连”剿匪的故事,92岁的陈诗维作为至今仅存的目击者,比在场的任何人都清楚。陈诗维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曾是当地盛水小学的校长。
1949年12月4日,永川和平解放。以特务头子陈鹤鸣为首的部分国民党溃逃人员和当地土匪勾结,以五间镇喻家坡太平寨为据点负隅顽抗,袭扰军民。1950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5师103团“老虎连”在连长武志江的带领下,来到喻家坡太平寨进剿顽匪。
太平寨三面环河,关上三道寨门便只能吊绳进出,易守难攻。
3月29日下午1点40分,解放军同时向东、南、北三个寨门进攻。不多时,北门炮楼墙体垮塌,武志江组织战士过河登寨。但寨墙上的土匪占据地形优势,居高临下,负隅顽抗,我军在北门的进攻受挫,多名战士落下壕沟……3月31日凌晨,武志江把主要兵力和火力调到南门壕沟外。5点整,六炮齐发,炮弹在南门的寨墙连连炸响,浓烟滚滚……终于,南门被炸开缺口。经过两天两夜的战斗,残匪被全部消灭。
在这次战斗中,“老虎连”17名战士献出了生命,其中就有来自安徽年仅20岁的张占美。当时,部队将他们在当地安葬。1977年迁葬于新建革命烈士陵园。
“这次找到哥哥的墓地,终于圆了母亲的心愿,家里人特别欣慰,真希望哥哥能看看现在强大的祖国。”张占华说。
五间镇新建烈士陵园内,长眠着63位烈士
五间镇新建烈士陵园内,长眠着63位烈士。在他们当中,有20位至今无从查找姓名。他们的墓碑上镌刻的,是“剿匪烈士之墓”几个大字。
近年来,黄伟和镇武装部的工作人员唐小弘等,一直为烈士寻亲而奔波,在网上发布信息、为牺牲烈士溯源,希望能让英雄“有名”“留名”。
文|今日重庆见习记者 许力梨
图|今日重庆记者 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