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

在希望的田野上丨农田里长出“金疙瘩”

  • 今日重庆 高维微 2022-07-14 09:59

  今日重庆讯(记者 高维微)7月13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大足。大足通过农旅文商融合发展、利用科技力量为农业赋能,让农田里长出了“金疙瘩”。

拾万镇稻田(高维微 摄)

  在五彩稻田观光塔上,拾万镇副镇长王地生指着远处的稻田介绍,今年设计主题是“喜迎二十大  一起向未来”,稻田里的主图是袁隆平院士“禾下乘凉梦”。

  拾万镇是袁隆平院士事业启航的第一站,这里还建设有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

  王地生说,在谋划乡村振兴之路时,拾万镇依托良好优质的生态资源,深挖万亩良田的产业本底,形成了走农旅文商融合发展道路的共识。

  以稻油、稻渔、稻虾为主导产业,建成10000亩优质稻油基地、3500亩稻渔稻虾基地、3000亩经果林套种基地。稻油轮作,打造五彩水稻和油菜花大地艺术景观300亩,实现了“春赏花、秋观稻”,镇上端起了乡村旅游饭。

拾万镇稻田(高维微 摄)

  目前,拾万镇依托五彩稻田等核心文旅资源,努力打造集“高科农业、休闲观光、科普研学”为一体的农旅文商融合田园综合体。

  除了传统水稻种植,大足还在蚕桑养殖上大做文章。通过“龙头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农户”的模式,借助5G技术,中敖镇实现了核心示范区远程自动化灌溉、蚕房智能化环境控制、基地农事信息自动化收集传输,建成数字化大蚕养殖车间和集中小蚕共育车间,实现全国领先的智慧化蚕养殖技术的规模运用。

  接下来,大足还将打造中西部智慧化、现代化、集约化优质蚕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持续探索“蚕桑+”现代化发展新模式,因地制宜推动“桑+蔬”“桑+粮”“桑+猪”“桑+果”“桑+茶”“桑+菌”“蚕桑+乡村旅游”“蚕桑+科普研学”等种养循环新模式,全面提升蚕桑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