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本场发布会聚焦2025年重庆市推进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的情况。市商务委副主任、市中新项目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熙勇在会上介绍,2025年,将聚焦五大重点领域,推动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助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努力实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一是全力稳外贸强外资,推动开放产业提质增效。
开放产业是对外开放的重要支撑。孙熙勇表示,将加快构建“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的外贸综合服务体系,出台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海外仓、内外贸一体化等支持举措,推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全市联动,扩大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等出口,挖掘关键设备、高端装备等进口潜力,优化“订单+清单”预警监测系统,争创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品牌全球影响力。让重庆的企业更好地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同时,也为广大市民朋友带来更多国际消费商品和更优质的生活需求服务。
二是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集聚区,促进开放平台功能优化。
开放平台是开放发展的先行区。“我们将着力优化全市开放平台功能布局,打造对外开放‘主战场’。”孙熙勇说,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即将满10周岁了,作为项目的运营中心,将与新方达成新十年合作共识,完善实体化运营机制,围绕金融服务、航空产业、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此外,将推动重庆自贸试验区提质升级,打造枢纽经济、数字经济、保税经济、产业经济“新名片”,增强外贸外资动能转化,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对全市开放产业贡献度。
三是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提升开放通道运营效能。
孙熙勇说,将增强东西南北“四向”通道承载能力,提升港口型、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五型”枢纽能级,加快建设内陆国际大通道大枢纽和国际物流集疏运中心。
四是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从要素型开放转向制度型开放,是传统开放与高水平开放的最大区别。”孙熙勇表示,重庆将构建陆上国际贸易规则体系、数据跨境流动体系和“边境后”改革创新体系,争取培育更多首创性、差异化的创新成果。
五是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样板。
“我们将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用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大力促进入境旅游。”孙熙勇表示,会完善国际医院、国际学校、国际社区等配套设施,提升国际要素集聚度。吸引更多外国领事机构在渝设馆,提升国际事务参与度和对外交往活跃度。
今日重庆记者 谈书 实习生 汪渝佳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