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红岩故事

在红土高原磨砺的红岩英烈

  • 红岩春秋 2024-09-11 10:53

  红岩英烈刘国鋕是小说《红岩》中优秀共产党员刘思扬的原型,曾在云南战斗、磨砺。红土高原上留下了他斑斓的革命史迹。

在成都建国中学读书时的刘国鋕

  舍优渥生活赴云南办学

  刘国鋕,1921年农历二月二十九出生在四川省泸县一个名门望族,其父刘笃初曾担任四川省泸州济和发电厂董事长。刘国鋕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家道中落。他亲身体验到封建地主对下层劳苦大众的剥削,世间贫富悬殊的不公,从而产生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对劳苦大众的同情。

  1936年,刘国鋕考入成都建国中学,当地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点燃了他的爱国热情。在校期间,他阅读了云南人艾思奇所著的《大众哲学》以及《思想方法论》等大量启蒙读物,树立了寻求真理、改造社会的信念。1939年高中毕业后,刘国鋕考入西南联合大学法商学院经济学系,后因病休学一年。

刘国鋕在成都建国中学读书时写给五姐的信

  1940年,西南联大在四川叙永设立分校。刘国鋕病愈后,就近到叙永分校学习。1941年,他随分校迁到昆明西南联大本校。在西南联大求学是刘国鋕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他参加了学校很有影响力的“冬青”壁报社的活动,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走上了革命道路,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中共中央南方局号召革命青年到抗日敌后、到广大农村发动民众,中共云南省工委及中共西南联大支部积极响应。此时,地处滇东北的陆良县县长、中共秘密党员熊从周一边在当地开展抗日民主活动,一边派人到西南联大寻找进步教师到陆良办学。中共云南省工委及中共西南联大支部获知消息后,认为在陆良建立党的据点十分必要,经过慎重考虑和权衡,决定派刘国鋕到陆良工作。

  当时刘国鋕正面临大学毕业,他的亲戚、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刘航琛在资源委员会早为他谋得职位,但刘国鋕却告知家人要到贫瘠落后的陆良县做教育工作,令亲友震惊不已。他们认为刘国鋕不到政府机关享受高薪厚禄,却跑到“不毛之地”当教书匠,简直不可思议,便用亲情相劝。但刘国鋕不为所动,毅然决定到陆良开展工作。

刘国鋕的西南联合大学毕业证书

  刘国鋕到陆良县后,熊从周对他甚为器重。兼任陆良县中校长的熊从周委任刘国鋕为县中教务主任,并代行校长职权。其间,刘国鋕陆续安排了组织上派来的进步青年到校任教,如他的侄子刘以治及吴子见(《红岩》人物华为原型之一)等。不久,陆良中学除个别老教师及总务人员外,教职工大都是来自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的地下党员或进步青年。就这样,陆良中学成为了党的工作据点。

  熊从周对刘国鋕十分关心,遇校内重大事情都找他交谈,听取意见。有时他还到刘国鋕宿舍与之促膝谈心,进行启发教育。他还经常出席由刘国鋕等举办的学校周会和各种纪念会,每次到会都要发表讲话。

  在熊从周的支持下,刘国鋕带领同志们一道辛勤工作,仅一个学期就改变了学校的面貌。学校民主氛围浓厚,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家长都愿意将子女送到陆良中学上学,有的甚至把原在昆明读书的子女转回陆良中学就读。

  到重庆开展革命工作

  当时,抗日形势严竣,国民党军节节败退,日军直逼黔滇,贵州独山危急。为抵抗日军侵略,刘国鋕带领陆良中学师生着手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准备工作。

  一是在学生中进行抗日爱国思想宣传和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办壁报、唱革命歌曲、读革命书籍、举办文艺晚会,并把学生中的进步分子组成秘密读书小组。二是选择邻县路南县彝族聚居的圭山地区作为据点开展工作。通过与少数民族上层有关系的学生联系,以熊从周的名义前往圭山进行实地调查并发动群众,随后进行具体部署及准备枪支弹药等。不久抗日战争胜利,这一部署虽未及实施,但刘国鋕等进行的工作为该地区以后的反蒋武装斗争奠定了基础。

1946年,熊从周(二排左五)兼任陆良中学校长时与教师合影

  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熊从周、刘国鋕等在陆良的活动引起了刚成立不久的国民党县党部的注意,县党部人员向省政府密告县长熊从周掩护刘国鋕等“赤共”图谋不轨。驻陆良的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随即下令逮捕刘国鋕等人。党组织获悉情况后经请示南方局,决定调刘国鋕到重庆工作。

  1945年11月,刘国鋕与熊从周分别。仅隔八个月,即1946年7月14日,熊从周被国民党特务毒害致死。

  刘国鋕到重庆后,利用其五哥刘国錤任川康银行重庆办事处主任且系国民党四川省建设厅厅长何北衡女婿的关系,以《商务日报》记者等职业作掩护,积极进行党的工作。党组织鉴于他曾在西南联大及陆良的诸多工作中历经磨炼、担当重任,故任命他担任重庆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此外,他主动担负起重庆地下党秘密宣传小报《挺进报》的部分发行工作,资助彭咏梧、江竹筠离渝前往川东乡下开展工作等。

  狱中经受诱惑与酷刑考验

  1946年6月下旬,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负责人李公朴、闻一多等连续举办三次招待会,宣布民盟决心响应中共提出的建立联合政府与和平民主建国的主张,号召反内战、争民主,得到广大爱国民主人士的热烈响应。但是蒋介石一意孤行,下令屠杀手无寸铁的爱国民主人士。

  7月11日晚,李公朴携夫人返家途中,在昆明大兴坡小巷内遭国民党特务暗杀。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将生死置之度外,拍案而起:“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下午5点,闻一多返家途中,在昆明西仓坡西南联大教师宿舍附近遭到特务暗杀,身中数弹,当即殉难。

1946年,闻一多(左二)遇害前与家人在昆明西仓坡

  两位爱国民主人士先后被暗杀的消息传遍全国后,各地掀起了声讨国民党反动派血腥罪行的斗争浪潮。刘国鋕以西南联大留渝校友会、陪都青年联谊会的名义,呼吁声援,组成李、闻血案后援会,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特务的暴行。他还于8月20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略论闻一多先生》,表达对闻一多的敬仰和追思。

  文章写道:“有人以为由于当局空前的贪污腐化,倒行逆施引起了他的憎恨……有人以为国内外民主运动蓬勃发展,指明了解放的途径,并把闻先生卷进了阵营。一句话,现实环境的改变,转变了闻先生。”“然而环境绝不是一切呵!战时教授们的遭遇差不多都和闻先生相似,可是有几个变成了像闻先生这样坚强的民主战士?”刘国鋕在文末大声疾呼:“为了中国的革命,闻先生付出了生命……全中国的知识分子们呵!闻先生的道路应当就是我们的道路,联合起来,沿着闻先生的道路前进。”

1980年,曾紫霞完成传记《刘国鋕》

  1948年4月19日,刘国鋕不幸被捕,先后被囚禁于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国民党保密局西南特区区长徐远举对刘国鋕出身富贵之家却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大惑不解,企图劝说使其改变政治立场。徐远举亲自审问刘国鋕:“你这样的家庭有钱又有地位,你要为自己的一生着想,为自己的幸福着想。只要你签字脱离共产党,我就释放你。”刘国鋕昂然回答:“要我脱离共产党,办不到。中国革命一定成功,我愿为人民牺牲自己。”此后,刘国鋕在敌人的酷刑、诱惑面前,经受住了考验。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等监狱的革命志士进行了大屠杀。11月27日,年仅28岁的刘国鋕被杀害。

  刘国鋕被押上刑场前,慷慨激昂地说:“与其跪着求生,宁愿站着倒在黎明前的枪口下。”

  他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自己的誓言:“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文丨卓人政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