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

在希望的田野上|村民腰包和“非遗”传承双赢 重庆铜梁这个车间有点“牛”

  • 华龙网 2022-07-14 14:24

村民在乡村振兴车间工作(记者 刘钊 摄)

  在家门口就能务工,实现挣钱与顾家两不误。在重庆市铜梁区巴川街道玉皇村的乡村振兴车间,就有这样的好事。

  7月13日,“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看西部”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重庆铜梁。来自渝、川、黔三地的网络媒体记者们共同探访乡村振兴车间如何带动村民致富。

玉皇村的乡村振兴车间陈列的龙灯(记者 刘钊 摄)

  铜梁扎制彩龙、龙灯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龙灯艺术之乡”。去年,铜梁龙灯彩扎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这让玉皇村这个以扎制彩灯、龙灯为主的乡村振兴车间更忙了,订单也是接踵而至。

  走进乡村振兴车间,编扎彩龙、扎制龙灯的工人在车间热火朝天地工作着,大量制作完成等待发运的龙灯产品整齐码放在库房。

玉皇村的乡村振兴车间一景(记者 刘钊 摄)

  在车间上班的刘世萍提到这份工作就竖起大拇指。她说,这份工作性价比高。龙灯扎制培训后就能上手,自己能找到工资满意又方便照顾家庭的工作,挺满意。

  这个600平方米的车间,带动周边1000余村民掌握了灯笼制作、安装技术。

  铜梁区龙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斌介绍,乡村振兴车间解决了周边群众就业问题,又让铜梁龙灯这项“非遗”技艺得以传承,可谓一举两得。

  依托玉皇村乡村振兴车间,铜梁还打造了非遗文化研学基地,为青少年搭建起传承龙灯彩扎和龙舞非遗文化的平台。

  记者 赵紫东 实习生 周芷羽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