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周恩来毕生亲民、爱民。他在童年、少年如此,长大成人后如此,当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如此。台湾有位作家在周恩来逝世后不久,写了一本名为《永远的总理——周恩来》的书,他在解释书名时说,在大陆人民的心中,只要提到周恩来,无论是他生前还是去世后,总还习惯地称他“周总理”。这大概是唯一由亿万人民授予他“永远的总理”这一称号,也是世界上唯一获此称号的政治家。
牢记《锄禾》诗 幼小知爱民
周恩来幼时曾受到良好的家教。嗣母陈氏对他关爱有加,怕发生意外,不让他和院子里的那些“野孩子”们一起玩。周恩来三四岁时,常被母亲闷在家里难免产生倦怠,陈氏母亲便给他讲故事、读唐诗。据说陈氏最早教恩来的一首唐诗就是《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陈氏妈妈不仅教儿子念、背,还给儿子讲诗中的意境和道理,使恩来从小就知道农民种庄稼的辛苦。
一年秋天,四五岁的恩来到南门内小鱼市口的乳母蒋妈妈家作客。蒋妈妈的隔壁是一家卖茶水的人家。那时,淮安城里还没有煤、气、电之类的能源,卖茶水的老虎灶都是用柴禾烧水。那天午饭后,人们正在休息谈心,忽然风云变幻,乌云随风而至,眼看一场大雨就要来临。孩子们都惊恐地回屋躲避,恩来却注意到卖茶水的人家在门前晒着一地柴禾,如果遭雨水淋湿,明天就烧不了茶炉子了。原本也想转身回屋的他,一见烧茶炉的老大爷正哭丧着脸、拼命地把柴禾往家拖,顿时联想起了夏天在太阳底下锄禾的农夫,毫不犹豫地迎着风雨跟着那位老大爷一起抱柴禾。人多力量大,满场柴禾在接连来帮忙的人们齐齐动手之下,不一会儿就全被抱进屋内。老大爷激动地搂抱着恩来,连声说:“小少爷,你可帮了我的大忙了!”“快,快坐下,我沏茶给你喝。”这是我从事周恩来研究几十年来搜集到的周恩来最早的亲民、爱民事迹。
据沈阳东关模范学校校长的儿子魏启汉在20世纪80年代初回忆,1911年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期间,学校的一位烧茶水的堂倌(即今校工)生病、发高烧,周恩来知道后,特意把四伯母给他的零花钱省下来,送给老堂倌8个钢板,让他抓点药吃。那天,周恩来还提前到校,帮助老堂倌生火烧炉子,以不误清早师生们用热水。
周恩来热爱人民、关心人民是从他幼年、童年到少年时代就都有的,他坚持了整整一生。
少年周恩来
党教从未忘 民事装胸中
周恩来旅欧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之后,一直牢记党的教导,把救中国、兴中华、富黎民作为自己毕生的奋斗目标。
在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周恩来白天和指战员们一道行军,路不少走一步;夜晚宿营时,其他人可以休息,周恩来却要批阅各种请示报告,布置行军路线和战役计划。天天又累又困,加之营养不良,他的身体逐渐消瘦。每到一地,周恩来的随身警卫员范金标和魏国禄就想方设法找点好吃的给他补补身子。一次,周恩来发现给他吃的面条里有鸡蛋丝,就问:“鸡蛋是哪来的?”范金标说是从老乡家找来的。周恩来又问:“你给钱了吗?”范金标说,老乡见来了大部队,吓跑了,家里没人。周恩来忙叫范金标将一块大洋放到这户人家,并写了一张纸条:“老乡,我们拿走了你家的五只鸡蛋,放上一块大洋并向你致歉。路过的红军。”等范金标照他说的做了,他才把那碗带有鸡蛋丝的面条吃下去。
1947年,蒋介石命令胡宗南攻打延安。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乘吉普车离开延安北撤。周恩来的吉普车开出20多华里后,借着汽车尾灯的微光,周恩来见到路边有一头耕牛慢悠悠地走着。他立即对自己的警卫员王还寿说:小王,你下车去,把牛牵过来,系到我们车杠上。王还寿一边下车一边不解地问:副主席,这兵荒马乱的,你让我干什么?周恩来说:牛是农家宝,种地少不了。老百姓跑反把耕牛丢了,以后种地怎么办?王还寿遵周恩来所说,把这条老乡丢了的牛拴到车杠上。陕北是山路弯弯,不能开大灯的吉普车开得也不快,牛也就被拉着跟车走。快到宿营地时,这头牛果然被丢牛的老乡认领去了。这件事在当时的中央纵队一直被传为美谈。
1959年5月19日,周恩来视察密云水库工地现场,观看沙盘模型
身居总理职 心系万民事
1958年,中央和国务院决定修建北京密云水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首都千百万人民饮用水的一个需要动迁5万人的大型水利工程。作为国务院总理的周恩来亲自参与勘察坝址,制定具体修建方案。
一次,周恩来来到施工现场,对正在工地上忙碌的人们强调说,我们既要保证进度,更要保证质量。说着,他把自己双手举过头顶比喻道:“这座水库坐落在首都东北,居高临下,就如同放在首都人民头上的一盆水,一旦盆子倒了或漏了,洒出大量的水来,人民的衣服是要被打湿的。”周恩来说得十分轻松,但大家都听得出来,这一个“湿”字的含义,关系到首都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密云水库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内,最高蓄水水位一度达到153米,然而大坝从未出现任何漏水痕迹,这“盆水”也就从未“湿”过首都人民的“衣服”。
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地区发生大地震,周恩来在第一时间乘直升飞机赶赴灾区。当飞机在重灾区隆尧县白家寨降落后,大地还在不住地抖动。当地灾民们见来了中央首长,从四面八方涌来,现场很快聚集了2000多人。周恩来一见,马上一边打手势,一边大声招呼大家:千万不要挤着娃娃。随后他就问身边的人员,能不能让他站在一个东西上边讲话,以便让后面的人都能看到自己。一个解放军战士很快搬来两个装运救灾物资的空箱子,让周总理站到上面。周恩来一站到箱子上,就感觉到他是背风向阳的位置,而下边的群众都是正面迎着寒风。他立即跳下来,坚持让解放军战士将空箱子挪到上风头,他自己站在迎风的位置,而让群众原地转过身去背风向阳地听他讲话。周恩来的心里装着的始终只有人民群众,没有自己。
反映周恩来总理1975年2月在病榻上批示“一定要解决好云南锡矿工的肺癌防治”的油画
临终仍忘我 想着百姓疾
1975年2月4日,周恩来在医院再次作膀胱镜检查,医务人员对发现的癌细胞作了电灼处理。手术结束后,满身病痛的周恩来将日坛医院的党委书记李冰叫到自己手术台旁,用微弱的声音对附耳过来的李冰断断续续地说:“李冰,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的情况,你、你知道不知道?”“知道。”李冰赶忙回答他。“知道?!你们就要去解决……要……马上……去。”刚刚手术后的周恩来用很大的力气说完这些话后,额头上已沁出了晶莹的汗珠。此情此景,李冰的眼圈也跟着红了。她哽咽着说:“我这就去。总理,请您别说了,千万要好好休息。”李冰匆匆退出手术室,赶忙捂着嘴,可是泪水却早已夺眶而出。
周恩来十分注意自己的仪表仪容,每天都保持着良好的形象,因为他明白:自己是有着几千年古老文明的中国人民的代表。周恩来患病住院后,也从不忘叫来朱殿华师傅给他理发。然而在周恩来最后的岁月里,他却一再谢绝身边人员请朱师傅来给他理发的提议。拖了1个多月,这是从未有过的,于是朱师傅主动捎信要来305医院给周总理理发。周恩来得到消息后,马上嘱咐身边的工作人员:老朱给我理了20几年发,看到我病成这样子,他会难受的,还是不让他来吧!就这样,一直拖到周恩来心脏停止跳动后,朱师傅才赶到周恩来病房为他最后一次理发。
1996年,周恩来的灵车恢复原貌在北京大葆台汉墓博物馆对外展出时,当年开周恩来灵车的司机在这个仪式上动情地说:“世界上哪有像周总理那么好的总理啊!”周恩来给予人民最多的爱,也得到了人民最深沉的爱。丙辰(即1976年)清明,全国亿万人民的自发悼念,甚至在他去世几十年后,人们都从未停止过怀念他,这正是人民爱他的真切表现。
1976年,群众自发悼念周总理的场景
文章来源:《红岩春秋》
文章作者:秦九凤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红岩春秋》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