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舒在兴隆场编组站已经干了11个年头(摄影/陈科龙)
7月1日15点35分,重庆兴隆场编组站细雨蒙蒙。
一列“逆行”的货运列车缓缓驶向上行驼峰场,杨舒扒在一节车厢的外挂梯子上,双手牢牢拽紧扶手,身体外倾,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的铁轨。
这趟货运列车“逆行”,是因为它正被一辆调车从到达场推向驼峰场。列车到达驼峰场前,杨舒要为车尾的调车司机充当眼睛,及时反馈前方的道路情况。
5分钟后,当列车快要驶入驼峰场时,杨舒敏捷地跳到地面。
仔细查看了手中的“调车作业通知单”,杨舒迅速来到第二节和第三节车厢的连接处,熟练地完成了提钩作业。随着“哐当”一声,最前面的一、二节车厢脱离列车,在惯性的作用下从驼峰场向下滑入16股道,最后进入编组场等待编组。
这趟11212次列车共有53节车厢,大约10分钟后,杨舒完成了这趟班列所有车厢的解体工作。随后,杨舒回到了调车员室,摘掉了厚厚的手套,取下身上的口哨、对讲机、视频记录仪等设备,然后把湿透的衣服换了下来。
杨舒熟练地完成提钩作业(摄影/陈科龙)
“今天上午暴雨,我已经换了两套雨衣、两套工作服。”杨舒是上行驼峰场的调车长,已经在兴隆场编组站干了11个年头。在这之前,杨舒在部队入了党,如今已有15年党龄。
“积极上进,工作勤奋。”从一名制动员升为连接员,再成长为调车员、调车长,杨舒这样评价自己,“党员必须带好头,要有先锋模范作用。”
作为西南最大编组站,兴隆场编组站日均解体133列、编组111列,其中包括中欧班列等。在兴隆场编组站,调车作业是大家公认的最艰苦的工作之一。因为调车员要负责班列的编组、解体、转线,以及车辆的摘挂、取送等工作,而且实行24小时三班倒,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暴晒,为确保班列的正常运行,调车员必须随时候命。杨舒今天8点半到岗,要到下午6点40才能下班,午饭也是在铁路旁吃的,每天午饭时间只有半个小时。
“脏、累、苦、险,是我们的日常,尤其是七到九月份,皮都要晒脱几层。”调车指导柯学军接过话茬,他是一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已经在铁路上工作了32年。
在柯学军看来,调车岗位的确很辛苦,如果没有意志,很难坚持到退休,但“人民铁路为人民,作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冲锋在急难险重的一线”。
7月1日,在位于两江新区的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总装三车间,100余名党员代表在收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直播(摄影/张锦辉 视觉重庆)
调车员的工作不仅辛苦,还危险。杨舒每天都要跳上跳下火车近百次,如果一个抓不稳,从行驶的车厢上摔下,轻则皮破血流,重则危及生命。为了让大家牢牢树立安全意识,兴隆场车站在调车员室外专门设计了一面文化墙,上面贴满了调车员家人的照片。杨舒用的是自己儿子在旋转木马上玩耍的照片,他还特地在照片上加了两句话——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
这是不寻常的一天,但是对杨舒和他的同事们来说,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就是他们庆祝“七一”最好的方式。因为工作,杨舒没能收看上午的电视直播,他和柯学军相约晚上一起看重播。
今日重庆记者 陈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