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网讯(记者 陈科龙)“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补齐重庆创新短板的迫切需要,是重庆发展升级的历史机遇,更是新时期重庆的历史使命。”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重庆市委会副主委、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在重庆在京举行的第三场“云”记者会上说,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正在扎实起步,重大创新平台加快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培育,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城市品质明显提升。
为尽快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成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黄爱龙提出聚焦“四个面向”、共建共享大科学装置、科学设施要“大中小”结合、建科学家的家4条建议。
黄爱龙
一是聚焦“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不仅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前进方向,也是引领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的终极目标。作为综合性的科学城,一定要站在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适度超前布局,科学城核心区既要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原始创新性科学研究成果,也有面向经济主战场的新技术新发明新产品,也有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国家或重点产业的重大需求,也要为全体人民的健康提供科学支撑。
黄爱龙说,聚焦“四个面向”,重庆医科大学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高标准建设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国家儿童临床试验基地,开展儿童重大难治性疾病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全面提升我市乃至全国的儿童疾病诊治能力。此外,重庆医科大学还将在西部(重庆)科学城布局建设国际体外诊断(IVD)研究院、重庆市模式动物公共创新服务中心,以及创新药物研究、生物安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项目。
二是共建共享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装置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提供保障必不可少的基础科技设施。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建设重点之一正是大科学装置和交叉平台等基础设施。
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利用与一般的科学仪器装备有很大不同,其科学技术意义重大、影响面广且长远,建设规模和耗资大,建设时间长、技术复杂。为更好开展大科学装置的建设,黄爱龙建议不仅要联合国内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更要吸引重庆高校和科研院所参与。
为了提高大科学装置综合利用效率、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黄爱龙建议提前研究与大科学装置综合、交叉、前沿、开放等特点相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为今后开展更多科学研究预留升级空间,更大限度地为科学家提供工作平台、为外部合作的科学家预留工作设施。
三是科学设施要“大中小”结合。与大科学装置相比,中小型科学设施(设备)具有适应性强、投资少、见效快等优势,同样可以产生大量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虽然单台套中小型科学设施(设备)投资不算太大,但是往往要多套中小型科学设施(设备)协同完成相关科学实验,总体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投资,完全靠依托单位来建设运营会有较大的资金压力,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很高,不利于平台的共享。为此,黄爱龙建议有关部门在资源的分配上兼顾科学设施“大中小”协调布局,不仅要建设运营大科学装置,也要为中型科学设施(设备)留够相应的资金和场地。依托各个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领域性或者方向性的公共平台型实验室,同时在大量科技企业实验室,形成高密度的创新技术的应用级实验室。
四是建科学家的家。“西部(重庆)科学城应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胸襟、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黄爱龙说,西部(重庆)科学城要培育引进更多战略科学家和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及创新团队。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水平人才引进管理机制,聚焦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出台政策,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高地。
黄爱龙建议积极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进行协调,参照《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文件精神,给予引进人才和本土人才补贴或者减免个人所得税。在西部(重庆)科学城选址建设科学家公寓和人才,给予不同档级的引进人才适当的住房补贴。同时在基础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人才相应的有待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