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一早,彭正伍和老伴周元香吃过早饭,简单收拾后准备到合作社的葡萄园上班。通讯员 赵勇 摄\视觉重庆正月初四一早,春雨淅淅沥沥,天气有些寒冷。
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诸佛乡庙池村,64岁的土家族村民彭正伍和老伴周元香起了个大早,准备到村里的葡萄园上班。
近年来,庙池村探索农村“三变”改革,村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葡萄园。合作社优先聘用彭正伍和周元香这样的贫困户到葡萄园务工,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彭正伍告诉记者,虽然因为腰椎间盘突出,自己不能干重活,但给葡萄修枝、在苗圃基地喷洒农药这些不用弯腰的农活还是能做,两口子每年在合作社能挣到万把块钱。
彭正伍自己患病,父母年迈,两个孙子在读书,一家人劳动力不足、开支大,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木屋破败不堪也无力修缮,“大雨大漏,小雨小漏,就怕哪天垮下来哦。”
为了帮助彭正伍一家脱贫,村上为他落实了公益性岗位——打扫村级公路,每年有近万元的劳务收入。村上合作社也在用工方面优先考虑像彭正伍这样的贫困户,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做到照顾家庭和务工挣钱两不误。
“生病也不怕了。”彭正伍说,他腰椎间盘突出做了两次大手术,自己花了不到一万元。
此外,彭正伍还享受了D级危房改造补贴,破败的老房子变成了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新房,地面铺上了瓷砖。彭正伍说:“以前,你要是说我这辈子还建得起新屋,那我是想都不敢想哦。”
“勤劳才能致富,好日子是干出来的。”彭正伍介绍,除了在合作社务工外,两口子还种植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养了土鸡、生猪等家禽家畜。2020年,彭正伍实现了脱贫摘帽,“现在条件好了,以后的日子更有盼头。现在村里的合作社发展得也好,我很快就能从合作社的收益中分红了。”
文|陈维灯 通讯员 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