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非遗文创祥云神虎助力(石柱)乡村振兴研习实践室”从石柱中益乡选出首批8名妇女,为她们开启了近4个月的“乡兴带动员”培训。除了手工技能,她们还要学习国学、营养、理财、垃圾分类等等。本月底,中益八姐妹将带着她们的所学回到家乡,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上,她们的带动作用让人寄予厚望。
一起练习演讲
1月8日,刚放寒假的胡丹根据母亲在微信里发的位置,从永川辗转来到位于九龙坡的京渝国际文创园。
当她走进文创园里的“非遗文创祥云神虎助力(石柱)乡村振兴研习实践室”时,立即被眼前的画面惊呆了——她的母亲、43岁的石柱县中益乡农村妇女黄祥艳,此刻正面带微笑站在讲台上朗诵:“我是来自石柱中益乡的‘乡兴带动员’……”居然说的是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太难相信了,这真的是我妈?”见面不到半小时,胡丹吃惊地发现,短短两个月没见,曾经那个脾气暴躁、动不动就骂人的母亲彻底变了样:除了能说普通话,还能在作业本上一笔一画端端正正地写钢笔字,人也变得温柔有礼。“简直就跟电视里的‘变形记’一样。”胡丹唏嘘不已。
跟黄祥艳一起“变形”的,还有同样来自中益乡的其他七位姐妹。她们的改变源自一次培训——去年9月24日,在石柱县和中益乡的支持下,她们被推荐参加了“非遗文创祥云神虎助力(石柱)乡村振兴研习实践室”提供的定点免费培训。不仅学费全免,每天还能领到100元培训补助。
“播种”自信
当天上午,到研习实践室里授课的是两名国学老师,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
非遗文创培训,难道不是培训手工技艺吗?学国学是不是不务正业?我们感到很纳闷。“第一天的培训,老师还让我们用波速球健身,姐妹们全都傻眼了。”34岁的向学礽说,上了几天课之后,她们意识到,这次培训“不简单”。
“不简单”,是因为这次培训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她们掌握一门手艺。“我们想帮她们树立自信,内心丰盈起来。”此次研习实践室负责人,同时也是“祥云神虎”品牌创始人的宋珍平有一整套培训计划。为学员设计的课程里,手工技艺只是其中之一,其余8门课程包括中医养生、营养烹饪、运动健身、国学、书法、普通话、垃圾分类、理财。
祥云神虎实践室
而正是这些看似偏门的课程,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黄祥艳和她的姐妹们。最直观的改变,就是说话和写字。
“我的普通话说得比以前好了,还学会了翘舌音和后鼻音。”黄祥艳在作文里写下这样一段话。那个作业本里,她的字迹工整、清晰,跟最初报名表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大相径庭,完全看不出是同一个人写的。
38岁的李小梅上个月回家时,也在孩子面前露了一手,让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非常崇拜:“妈妈,你的字比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写得好,等你回来教我写好不好?”李小梅说,这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
28岁的冉霞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员。她曾经有些自卑,结婚两年来一直在家闲着。现在,她不仅是培训班的学习委员,上台演讲也丝毫不怯场,即使出了小差错也能立马随机应变,宋珍平在台下连连为她竖起大拇指。
国学老师李晓玲明显感受到了学员们两个多月来的变化:“第一次上课的时候,她们都不敢正眼看老师的眼睛,眼神是闪躲的。现在,能够自如地在课堂上跟老师互动了。”
特殊“学生”
在李晓玲看来,眼前的这批学生很特别,年纪大、学历低。
我们翻看了这八姐妹的学员档案,发现她们绝大多数都只有小学、初中文化水平。41岁的秦剑淑在38岁那年自费读了两年电大,拿到了一纸大专文凭,算是姐妹中学历最高的人。而黄祥艳只读到了小学三年级,这辈子吃够了“没文化”的苦,“上学”前一天,她还在工地上干重活。
这群出身、学历相差无几的女人,生活经历也大同小异:年轻时在外打工,等孩子读书时又回乡,或在周边务工,或在家里发展点种植养殖业,开个农家乐。这几年,生活是慢慢好起来了,她们的内心也有了更多需求。
姐妹们一起研究怎么把产品做得更好
向学礽和丈夫在孩子两岁时先后回到中益乡,之前养过鸡鸭牛羊,现在搞起了中蜂养殖,算下来一年也有十几万的收入,日子过得并不差。但是初一就辍学的经历,一直是她的心病。她说,当时她在班上成绩不错,能进前十,辍学纯粹是因为家庭条件和陈旧的观念。
去年10月,乡里推荐她参加培训,因为正忙着割蜜,向学礽错过了机会。后来,有学员因故中途退出,她得以及时替补“上学”。“来了之后,才发现这次是真的赚到了。”时隔十几年后重返课堂,向学礽眼里闪着泪花,这对她而言无疑是一次“圆梦”。她说,当初回乡只是为了不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但现在她多了一点奢望:我虽然没能力在学习上给孩子太多辅导,但也许我可以和他一起学习。
对照学生时代的自己,这群28岁到53岁不等的农村妇女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经历了生活的不易,她们无比珍惜学习的机会。
黄祥艳为了练字,专门去买了张小桌子,“每天下课后回到住的地方,晚饭后,我就开始把小桌子放在床上,练习写字和诗词朗诵。”
“家庭车间”
最近,李小梅让丈夫腾出了家里的一个房间,她准备回家后用来做“家庭车间”。
建立“家庭车间”,是非遗文创祥云神虎助力(石柱)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李小梅在实践室学习了套绣、香包、卡套等文创产品的技艺和管理知识,返乡后就会在“家庭车间”生产,并进一步带动乡邻参与。下一步,研习实践室的模式还会复制到村里,成立乡村学习室,带动更多妇女。
远志乡兴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重庆)有限公司作为这次研习实践的服务公司,将投入资金在中益乡成立“家庭车间”合作社。“我们将为‘家庭车间’购置生产机器、工作台,接到订单后,村民在‘家庭车间’即可生产文创产品。”宋珍平说,石柱当地对这一模式给予了很大支持,她最近得到消息,中益乡已腾出25间2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用作‘家庭车间’。
祥云神虎小巧精致
在实践室里,我们见到了58岁的布依族绣娘杨顺美,她是中益八姐妹的刺绣老师,她绣制的“祥云神虎”,小巧精致,一个售价800元。
一个非遗布老虎能卖800元,为什么不直接让杨顺美教大家学绣布老虎,而是绣卡套、香包呢?
宋珍平笑着说,学员们也这么问过她。其实她在贵州开展培训时也做过尝试,但因为刺绣难度较高,学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学精,也无法做到批量化生产。她拿着一只“祥云神虎”说,别看这只布老虎小,它融合了水族马尾绣、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3项国家级非遗元素,难度很高,杨顺美学了40多年刺绣手艺,才能绣得精美。
2017年底,石柱县有关方面到贵州与宋珍平多次沟通,邀请她根据石柱的情况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室的培训形式也是当时双方协商出来的。除了培训“乡兴带动员”,石柱还给研习实践室布置了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研发出适合石柱发展的特色文创产品。
祥云神虎的各类产品
我们在实践室里看到,目前研发出来的文创产品有卡套、香囊、作业本等,每个产品都压制有“祥云神虎”的图案元素。
在“家庭车间”生产的文创产品,将按照4:3:2:1的利益联结机制分红,由服务公司、合作社、研发团队、村集体共享利润。像作业本这样的产品,虽然不会放在“家庭车间”生产,但最终也是按分配机制与学员共享收益,因为这个产品的灵感是在学员们上书法课的时候产生的。我们打开一个作业本,看到每一页隔几行就会有一个小老虎,宋珍平说这是小老虎在提醒:写字写到这里,就要把本子往前推一推,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
“乡兴带动员”
在研习实践室教室的墙上,贴着这样一句话:用“明礼知耻,崇德向善”的智慧,用“说话做矮子,行动做巨人”的务实,来做一名合格的“乡兴带动员”。
“乡兴带动员”是一个新名词,作为培训的主要任务,“兴”什么、“带”什么,这是我们采访中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它和学员们五花八门的“杂学”课程有关吗?
黄祥艳的作业——《我的学习收获和感想》
中益八姐妹演讲的稿子上用彩色笔标注了“翘舌音”和“后鼻音”
国学老师李晓玲这样认为,“以前,解决温饱是第一需求。现在脱贫了,就多了一层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些学员将来不只是要带头做好“家庭车间”,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上也被抱以期待。要用自己的改变,去带动大家的改变,这也是“乡兴带动员”使命里的一部分。因此她会把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教她们与家人、与外界的相处之道。
在宋珍平看来,妇女是乡村建设非常重要的力量,通过对她们开展多方面的素养培训,让她们在掌握一门手艺的同时,提升她们的精神面貌,返乡后一定会对乡邻产生带动作用,这远比单纯学习一门手艺意义大得多,因为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振兴,还要文化振兴、人才振兴。
她把这8位学员看作是她的“种子”,短短两个多月时间,这些“种子”已经让她看到了希望。
秦剑淑在家务农时,不出远门就不梳头。如今,她每天都将头发盘起来,梳得整整齐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宋老师第一次去中益乡接我们的时候,我在车上打电话说了很多脏话。宋老师当时就说了我,不要讲脏话。来到这里学了国学后,我就更不能说脏话了。学了王腾琪老师教的家风家训后,我现在也不跷二郎腿了……”黄祥艳在作文里这样写道。
窗上张贴了她们写的打油诗
今年1月底,中益乡的这8名“乡兴带动员”将成功结业,带着使命回乡。在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上,她们的带动作用让人寄予厚望。
正如黄祥艳在电话里对乡邻作出的那句承诺:“放心吧,我回来后一定毫无保留把我学到的教给你们。”朴实无华,却实实在在。
看着她们自信的笑容,叫人不能不相信,我们今天在她们身上看到的变化,就是乡村可以触摸到的明天。
文丨刘晓娜
图丨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