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乡复兴村距离武隆城区45公里,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集高、远、边、穷为一体的市级贫困村,建档立卡时贫困发生率高达23%。是守着青山绿水熬穷日子?还是创新思路,激发乡村内生活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早日摆脱贫困?经过深入研究,复兴村立足“山水田林”资源优势,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造了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引领贫困村销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2800元。获评“重庆十大特色乡村”“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
因地制宜,打造美丽和谐宜居乡村
一是打造生态稻田景观。结合地理优势和产业规划,回引九重岩、山重堂等6条山间小溪,建成引水沟渠4公里,增设仿古水车5座,打造“稻田+”生态链种养殖示范基地150亩,配套稻鱼、稻鳅、稻蛙等立体种养殖体系,同时,建立智慧农业监测系统,对种植过程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形成了现代感十足的稻田风光。二是凝心建设乡村史馆。根据复兴村历史沿革、文化遗存、先贤故事、物产特产、重大事件活动等,新建1座村史馆300平米,设立“民俗风情”“古今先贤”“手工艺传承”“农耕物品展览”和“军民一家亲”等主题板块,充分展现脱贫攻坚以来复兴村发生的巨大变化,激励复兴人民负重前行、感恩奋进。三是共建美德法治乡村。邀请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共同协商制定《村规民约》,约定了和谐邻里、尊老爱幼、人居环境、森林防火、建房管理、规范操办酒席等事宜,通过建立公序良俗“红黑榜”,公开正反两面典型案例,评选“五好家庭示范户”12户、纳入黑榜整改4户,教育和引导群众遵守道德法纪。
精准规划,培育脱贫增收致富产业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优势产业。打破原有产业以种粮为主、效益偏低的困局,聘请市农科院科学规划布局发展山鲜时蔬、特色林果、欧洲月季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培育高山蔬菜8000亩、特色林果600余亩、生态水稻500亩、花卉苗木100亩,全村粮经产业结构比例优化为2:8。二是引进市场主体,培育农特品牌。成立嫦菁农业公司、中馗农业公司等村集体经济,培育水果种植、竹笋种植、草食牲畜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形成金秋梨、野竹笋、复兴山羊、跑山鸡等10余个复兴品牌;培育高山蔬菜种植公司,“复兴无公害蔬菜”品牌成为全区三大高山蔬菜品牌之一,畅销重庆、成都等地。三是打造扶贫车间,培育扶贫产品。投资200万元,新建大米加工厂房500平方米,包括稻谷烘干机1台、稻谷恒温仓1座、大米加工包装生产线1条,申请注册“龙洞贡米”农业商标,被国扶办成功认定为扶贫产品,全年实现稻米销售超过120万元,稳定开发就业岗位50个,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15户。
创新发展,探索旅游消费扶贫模式
一是打造乡村乐园,吸引游客慕名打卡。充分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资源,与济南市历下区泉城街道结成帮扶对子,投资打造网红桥、喊泉、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结合稻田、花卉等观光农业,村史馆等文化元素,成为全区第一个市民争相“打卡”的乡村旅游网红村,同时,加强与大旅游、大景区的游客互动,以及抖音、快手等自媒体的宣传,成功吸引10万名余外来游客观光旅游。二是探索代购代销,创新旅游消费模式。复兴村率先探索将乡村旅游和农特产品“打捆、包装、销售”的模式,创新通过售卖“代购券”的形式,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和消费扶贫。即:每一位前来复兴村游玩体验的游客,以30元/人的票价购买“代购券”,“代购券”可以换取等价的复兴大米、复兴花卉等农特产品,全年累计代销大米30余吨、花卉5000余盆,实现销售额200余万元。三是实践村企联营,建立长效增收机制。引进市级龙头企业重庆华钰农业公司与村级集体经济合股联营,并追加投资120余万元,拓展新建七彩旱道、山地滑水、网红大秋千、水上乐园等项目,在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实力的同时,村集体收益更加稳定、有保障。即:村集体每年保底分红12万元,还将获得旅游收入、农产销售等综合利润收入的30%,全村440户村民全部纳入村级集体经济分红实现全覆盖。
文丨冉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