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上有“高招” 武隆五大增收模式“揭秘”

  • 今日重庆网 2020-09-01 19:51

  今日重庆网讯(记者 杨玺)武隆脱贫致富的“绝招”是什么?9月1日下午,在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武隆专场,武隆区长卢红对成功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武隆模式”进行了介绍。

  五大增收模式带动百姓增收致富

  “武隆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历届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把全境作为一个大的景区、大的公园进行打造,不断地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价值。”卢红表示,该区积极探索旅游带动的增收模式,努力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武隆在扶贫与乡村旅游两者的关系里,研究探索出了一批成功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模式,尤其是对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

  卢红介绍,武隆主要通过推行廊道带动、推行集镇带动、推行“专业合作社”带动、推行景区带动、推行景区带动五大增收模式,来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致富。

  “首先,我们大力推行廊道带动型增收模式。”卢红介绍,按照“建一处景点、引一批企业、活一带经济、富一方群众”的思路,武隆确立仙女山、白马山、石桥湖、桐梓山四个旅游扶贫带,加快打造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集交通组织、空间整合、产业集聚、形象展示为一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区,仙女山、白马山片区成为旅游扶贫的典型。

  “例如,仙女山片区7个乡镇、50个行政村、近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12000元以上。又例如,白马镇豹岩村通过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有机茶叶种植加工、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等各类扶贫项目资金近亿元,融合打造了全市知名红茶品牌‘仙女红’,全村85%的农户实现了产业带动稳定脱贫。”卢红说。

  集镇带动型增收模式是武隆推行的第二种增收模式。据了解,武隆依托集镇建成易地扶贫安置点169个,搬迁安置1万多户、3.83万人,引导安置点和集镇居民发展家庭公寓、快捷酒店、商品销售、特色美食等旅游商贸服务业实现增收。如双河镇木根村通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扶贫,成为重庆市首批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目前,该村95%以上的农户均直接或间接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年游客接待近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2亿元。

  武隆赵家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合作社+农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这就是当地推行的第三种增收模式——“专业合作社”带动增收模式。武隆通过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民以资产、经营权等入股联营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股金分红、劳务收入双重收益。

  同时,武隆还推行景区带动型增收模式。该区在景区进出通道等区域建设专门的创业区和农特产品销售一条街,引导周边农民发展特色小吃、特色农家、农产品销售、旅游商品销售等商业,近2万农民通过旅游实现了直接或间接就业。“如羊角街道关滩村在仙女山环线建成后,全村发展农家乐21户,以家庭作坊生产‘土坎苕粉’48户,全村年收入达4500万元以上,90%的农户年均收入8万元以上。”卢红说,而在芙蓉洞景区,从事涉旅行业的农民也多达1500余人,年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今年,面对突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武隆又推行“云经济带动”增收模式,大力发展“云旅游”“云直播”“云销售”等新型模式。据统计,全区累计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额300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7000余个,带动90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

  “通过旅游扶贫,武隆的乡村经济变得更强、风貌变得更美、基础条件变得更好、文明程度变得更高,真正成为了那只‘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卢红介绍,除了这五大模式以外,武隆对贫困户还有一些特殊的政策。

  比如,该区专门出台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贫困户发展乡村旅游的技能培训,让每个贫困户都能成为乡村旅游的行家里手。又比如,享受政府产业补助资金的业主,必须要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户,以保证贫困户有相对稳定的产业增收渠道。在利益分配机制方面,除了贫困户作为一般的股东参与分红之外,另外在每个项目分红的时候,还要专门提5%-10%的比例,单独还要给贫困户分红,所以贫困户的利益连接机制我们是加了双保险的。此外,对贫困户大力推行“三变”改革,让他们的资产变成资源、由农民变股东,也保证了贫困户在产业增收方面有长期稳定的利益连接机制和长效机制。

  “贫困帽”已摘3年 脱贫投入不减反增

  武隆不仅在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上有“高招”,在巩固脱贫成果上,也有自己的好办法。

  卢红介绍,武隆于2017年退出国家重点贫困区县行列后,区委区政府一点没有松劲,仍坚持把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作为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区严格执行“双组长”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区县抓落实”和“四个不摘”的工作机制,提高脱贫攻坚考核分值到20分,切实传导压力、压实责任。全面落实“尽锐出战”要求,保持贫困乡镇党政正职稳定,对75个贫困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安排8912名干部全覆盖结对帮扶建卡贫困户,其中未脱贫户全部落实副处级以上区管干部结对帮扶。

  同时,对重点贫困村实行了“包村包户”,由区级领导全部对重点贫困村和相对重点的贫困村实行了包干制,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

  此外,每个村都建立了监测员制度,实时监测、动态调整,对“两不愁三保障”实行动态清零,尤其是摘帽以后,贫困户退出贫困行列以后,对新增这方面的问题坚持动态监测。

  具体来说,在义务教育保障方面,武隆建立健全了控错保学机制,发放教育资助1391万多元,资助了1500多人,目前全区没有一个失学的儿童;在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机制,完成医疗救助13300多人次382.8万元,贫困人口住院自付费用和门诊自付费用分别下降到9.5%、14.2%;在安全住房保障方面,开展多次摸排,纳入统一改造计划126户,整治因自然灾害出现隐患住房75户;在饮水安全保障方面,今年投资880万元,完成34处安全饮水项目,全覆盖动态开展集中供水水质检测。

  建立防贫预警机制也对武隆巩固脱贫成果起到了重要作用。卢红介绍,区里重点关注两类群体,一类是没有进入贫困户行列,但收入略高于贫困线的农户;另一类虽然是贫困户,但退出了贫困线的农户。对这两类群体,武隆在国家扶贫的政策基础上,用本级财力的资金,在全市率先研究制定了扶持办法,配套了干部结对帮扶、大病医疗救助、医疗保险参保、购买防贫保险、产业扶持补助、小额信贷贴息、教育资助这7类帮扶措施。这项工作开展以来,武隆监测到了重点户有660户、2127人,有效地防止了新生贫困和返贫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武隆虽然退出了国家贫困区县的行列,但是在脱贫攻坚领域的投入上,不仅没有减少,还在逐年增加。“我们强力持续投入到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包括水利基础设施、农村道路、农房、教育、医疗、产业发展等方面。尤其是对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投入方面,区委区政府专门大力培育和发展了高山蔬菜、高山茶叶,以这两个为龙头的‘2+6+N’的农业产业,并且大力地推行规模化、品牌化,来构建贫困户脱贫以后的收入保障长效机制。”卢红说。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