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庆网讯(记者 杨玺)9月1日下午,重庆市脱贫攻坚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武隆专场举行。据了解,武隆区通过“旅游扶贫”“精准施策”“党建引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实现武隆贫困人口全面“清零”。
攻坚克难 武隆贫困人口全面“清零”
武隆区委书记黄宗华介绍,2011年,武隆被确定为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精准识别出建档贫困人口15909户、55449人,贫困发生率为14.8%。
“2017年11月,武隆退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到2019年底,全区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03%,已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到10027元。”黄宗华表示,目前,剩余的102名贫困人口也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并将按程序退出。
此外,在2019年全市脱贫攻坚综合目标考核、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考核中,武隆区获得“两好一优”的好成绩。
旅游扶贫 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
黄宗华表示,武隆区深入践行“两山论”“两化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工业”“旅游+农业”等融合产业,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笑脸多起来。“我们正梯次打造的后坪天池苗寨、大田湿地人家、青杠古渡驿站等100个示范村点密布全区,设计推出的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串联所有街镇乡,带动全区乡村业旅游持续火热,今年1-8月乡村接待游客785.65万人次、综合收入15.89亿元,分别增长6.62%、8.17%。”黄宗华如是说。
与此同时,武隆区细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了“廊道带动”“集镇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景区带动”“云经济带动”等生态旅游扶贫增收带动模式。据统计,全区有10万农民吃上“旅游饭”,其中3万名贫困人口靠旅游带动摆脱贫困,1万名涉旅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以上,实现“旅游做到哪里,那里的老百姓就脱贫致富”。
“比如,曾经是‘荒山瘦地石旮旯,红苕洋芋苞谷粑,要想吃碗白米饭,除非坐月生娃娃’的仙女山街道石梁子社区,现在该社区居民通过发展旅游业纷纷走上了致富路,其中资产500万元以上的就有20余户、100-500万元的有近300户。”黄宗华表示,通过把特色生态资源转变为脱贫攻坚发展优势,武隆获评为全市唯一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入选了《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精品案例2018》,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旅游扶贫的新路子。
精准施策 实施扶贫项目3193个
据了解,武隆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总攻“十大”专项行动,先后累计投入扶贫项目资金57.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193个,实现行政村“通畅率、通客率、供水入户率、用电保障率、光纤网络覆盖率、4G网络覆盖率、危房改造率”七个100%。
同时,武隆大力发展以高山蔬菜、精品水果、有机茶叶、高山药材为主导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实现每个村有2-3个骨干产业、每户有1-2个增收产业,带动全区80%以上农户人均增收近900元,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此外,武隆还完善“1+12”精准脱贫攻坚和“1+3+N”深化脱贫攻坚方案体系,全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做到了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少”、基本医疗保障“一个不漏”、住房安全保障“一户不掉”、所有贫困人口家家喝上放心水。
“以市级深度贫困乡后坪为例,81个深度脱贫攻坚项目已全部完工,完成投资5.61亿元,占计划102.1%。江口镇到后坪乡、桐梓镇到后坪乡公路全线通车,四个乡镇7万余群众至城区行程大幅缩减,后坪乡到城区车程从4个小时缩短至80分钟。”黄宗华表示,江口至后坪脱贫示范带现已被推荐到国扶办作为向世界展现中国脱贫成效的窗口。
党建引领 换取群众“幸福指数”
“我们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深入实施‘强基、提能、创优、富村’工程,严格落实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建立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工作要求,着力抓好阵地建设、后进整顿、服务提升、示范创建等工作,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黄宗华说,武隆在抓党建促扶贫中形成了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比如,长坝镇大元村党支部“抓党建促脱贫”案例被收录为全国典型;后坪乡法治扶贫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羊角街道艳山红村“党建引领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内生动力”经验做法受到中央脱贫攻坚巡视组高度肯定;“兵支书”群体被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确定为国动系统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在新冠疫情阻击战中,市、区两级选派的269名驻村工作队员第一时间到岗到位,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战役战贫。各级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增强民生福祉。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黄宗华认为,武隆虽然已脱贫摘帽,但是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抓好全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工作,努力以脱贫攻坚促进区域发展、以区域发展巩固脱贫成果,奋力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