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医疗保障政策让罗天华重新站起来——
一个贫困家庭的四年变化
天华,你腿没得啥子噻?”68岁的盘火英忍不住又问了一次。
“没得事,妈,你放心嘛。”电话中,罗天华兴奋地告诉母亲,“昨天发钱了,再过不久就能把我们家欠的钱都还了。”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政策好,不然你的腿就完了。”
这是8月5日罗天华母子之间的对话,此时的罗天华正在西藏打工。母亲口中念叨的腿是怎么回事?
患上股骨头坏死
他又成了贫困户
今年38岁的罗天华家住荣昌区安富街道石燕子社区。8月4日上午,当重庆日报记者走进罗天华家时,他下了夜班的妻子正在睡觉,一双儿女在客厅看电视,风扇呼呼地“摇着头”。
闻讯赶来的盘火英连忙放下手里装草的笼子,咧嘴一笑:“你们快坐啊!我刚刚去喂了兔子,现在家里还有20多只母兔,能生崽儿换钱嘞。”盘火英满脸笑意,而去年这个时候,她还在为儿子罗天华的腿病犯愁。罗天华从十几岁起就到广州打工,2016年他觉得髋部有点疼。起初罗天华没在意,以为是扭了,结果却越来越疼。经当地医院诊断,罗天华患的是股骨头坏死。
罗天华懵了。他也想过做手术,可七八万元的手术费,让他打消了治病的念头。“那时我又没医保,老婆还怀着二娃,老大刚上小学,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治病。”罗天华回忆道。
可腿越来越疼,疼得罗天华连路都走不了。病急乱投医的他找了各种偏方,但偏方并不便宜,每次都要两三千元,吃了不仅病没有起色,反倒让他欠了一屁股债。这一年,罗天华返贫,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看着躺在床上的儿子,盘火英背地里不知道抹了多少回眼泪。
多重医保
动手术他只花了不到5000元
“罗天华的腿还有救,去区人民医院动手术吧。”2019年,安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胡传君成为罗天华的家庭签约医生,在上门随访时,胡传君再次建议罗天华手术,并给罗天华宣传了多重医疗保障政策。
胡传军的一席话让罗天华看到了希望。当年4月23日,罗天华住进了荣昌区人民医院,被确诊为“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月2日,罗天华术后出院。
记者在住院清单上看到,罗天华治疗共花费43691.04元。其中,医疗保险报销24595.47元、大额补充保险报销1102.15元、民政救助补贴8316.31元、健康扶贫基金补贴1981.41元、精准脱贫基金补贴1096.91元。报账后,罗天华自己需支付6000多元。
“因为罗天华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医院还会托底,为他承担超出自付10%之外的费用,所以罗天华最终只花了4300多元。”胡传君说。
重新外出打工
一家人脱贫有望
“腿好了,就有希望了。”腿痊愈后,罗天华开始重新谋生路。在安富街道办事处精准扶贫小组的帮助下,他贷款5万元,养了100只兔子,还种植了玉米、花生等作物。
今年4月,罗天华萌生了重新外出打工的念头。当时,听说有同村村民在西藏务工,收入不错,他便跟了去。“多亏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一家人总算要熬出头了。”盘火英对未来充满希望。
罗天华正是我市多重医疗保障政策的受益者之一。“为防止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我市建立健全了‘三保险’(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商业补充保险)‘两救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两基金’(扶贫济困医疗基金、健康扶贫医疗基金)的多重医疗保障体系。”市卫生健康委健康促进处处长袁礼文说,在市级保障基础上,各区县也结合实际设立了救助资金,通过多种方式减轻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医疗负担。
据统计,自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我市累计有133.99万人次享受多重医疗保障政策,初步实现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袁礼文介绍,目前我市已实现贫困区县村村都有卫生室和村医,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应保尽保”。截至6月底,全市贫困人口住院费用自付比例为9.66%,重病兜底保障率达100%,做到了看病有地方、有医生、有制度保障。
文丨李珩 王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