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政协第六届重庆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委员通道”上,市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就重庆如何抢占先机,加速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分享了他的观点。
市政协委员,重庆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国胤
王国胤首先谈到了重庆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面的四个优势:一是政策保障到位,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多项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政策措施;二是平台引育成效明显,重庆已经获批了视听交互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还建设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多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三是技术水平先进,在先进计算、大数据、具身智能、大模型和智能传感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四是示范应用先行,已经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大应用场景”,同时重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王国胤说:“重庆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数字技术,早在2023年就已经推出了数字重庆‘1361’整体构架,翻开了重庆市超大城市数字化治理新篇章。在此我特别建议重庆市要抢抓机遇,坚持政策先行、技术为先、产业发力、应用牵引,加快培育壮大重庆人工智能产业。”
王国胤在“委员通道”上带来三个方面的建议。
向“智”而行搭好台,建好数智基础设施。着眼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形态,建设好数据的流通和算力的供给,以及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数据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更多争取国家级人工智能创新平台落地重庆,为人工智能这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打好良好的基础。
乘“智”而上谋好局,形成重庆人工智能特色发展路径。针对重特有的禀赋条件,寻找好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绘制好重庆人工智能产业链图谱,对上下游产业链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特别是在行业大模型、智能芯片和智能机器人等几个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重庆的特色发展路径。
以“智”赋能唱好戏,搭建更多示范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科创园区的作用,聚焦几个主要的行业领域,比如产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领域,培养和引进大批具有高成长性的人工智能企业。同时,还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改造,建设更多的数字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
今日重庆记者 高维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