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萧华清革命文物首次亮相三峡博物馆 女儿携家人观展

  • 上游新闻 2024-06-28 10:54

  在“七一”来临之际,今(27)日,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萧华清的家属肖鸣锵、崔健母女走进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来到陈列着萧华清革命文物的展厅里,重温红色家书。

  近日,三峡博物馆“景仁怀德:社会捐赠文物展”开展,包括这些承载着老一辈共产党人对子女殷殷嘱托的珍贵家书在内的一大批捐赠文物,首次向观众展出。

  重温红色家书:每一个短句都是一种警醒

  展厅中,一封厚厚的红色家书手稿陈列在展柜中,这封家书没有常见的开头称呼和问候语,而是与众不同地被写作者装订成了一本小册子。

  册子一共24页,每一页上只有一句话,通篇只有24句,但正是这24句话,写尽了作者一生峥嵘岁月中的重要感悟,也把自己融入骨血里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这位共产党人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萧华清,因工作需要,他的党员身份很长一段时间不为外界所知,但在这些沉默静守的岁月里,萧华清一直坚守党的纪律,严守机密,从不显露自己,直到他逝世12年后,党员身份才得以公之于众。

  “能言而有信否?说一句,就要做一句。”“能够过刻苦生活否?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因此要节俭生活。”来到展柜前,崔健给母亲念起了萧华清《家书(警句24条)》。“家书里的每一个短句都给我们一种警醒。”

  “这是外公在河南安阳教书的时候,这是外公的自传,原始的文稿、手记,都是你捐赠的……”崔健指着展柜中陈列着的物品,不时俯身向坐在轮椅上的母亲一一介绍着,肖鸣锵的目光也久久地停留在这些文物上。

  革命文物捐赠博物馆: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

  除了红色家书外,还展出了1950年萧华清《自传》手稿、1949年萧华清《走向光明》手稿、1926年5月萧华清与陈觉人在重庆中法学校任教时的结婚照、1935年萧华清在河南安阳第十一中学任教时与妻子陈觉人和女儿肖鸣锵的合影等红色文物。

  而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是萧华清的家属肖鸣锵、崔健母女捐赠给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今年初,她们将珍藏多年的10件革命文物捐出,这已是她们第三次向三峡博物馆捐赠革命文物。“这些物品见证了外公一生走过的峥嵘岁月,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鲜活教材,把它们捐给博物馆,能够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一家人都十分乐意。”

  “感谢三峡博物馆将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物向社会展出,老人家听说她捐赠的物品展出后,心情特别高兴,今天专门来观展。”崔健说,“七一”前夕举办这个文物展非常有意义,“激励我们要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这是博物馆首次对外展出萧华清家属捐赠的红色文物,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保存状况较好,史实性强,部分反映了萧华清的革命精神和优良家风,蕴含着厚重的精神价值和教育意义。”展览策展人三峡博物馆文博馆员华夏婕介绍,萧华清的革命文物作为“景仁怀德”社会捐赠文物展最亮眼的展区,开展以来,吸引了不少学生前来观展。

  华夏婕说,萧华清家属捐赠的革命文物,填补了三峡博物馆的馆藏空白,并与三峡博物馆馆藏的吴玉章、杨闇公等人的日记手稿等文物一起,组成较为完整的证据链,成为研究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重庆活动的重要史料。

  本次展览将向观众免费开放到2025年2月10日。

  记者 秦健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