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社会科学院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彭劲松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以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主要特征,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变量,引领未来发展,代表着更高阶水平的现代生产力。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是党中央着眼于在未来发展中塑造创新新优势,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进行的重大战略布局。
重庆是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核心引擎、国家重要制造业中心,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必须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建设培育,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谱写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设意义重大
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设,是抢占创新制高点、构筑发展新优势关键所在。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重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加快培育创新主体、提质发展创新平台、着力推进核心技术攻关,聚力打造数智科技、生命健康、新材料、绿色低碳等4大科创高地,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16个重要战略领域,构建“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2023年1月至11月,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3646家,同比增长125.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71家,同比增长13.0%,创新对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推动力不断增强。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与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以及同水平其他城市相比,重庆在原始创新能力、创新对产业的促进推动方面仍有较大差距。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也是基础前沿科技创新颠覆、重大产业创新集成突破的过程。要以创新为主牵引力,全力整合科技、产业领域核心要素资源,进一步推进数智融合,以新质生产力培育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抢占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制高点,构筑现代化新重庆的高质量发展新内涵、新优势。
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设,是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构建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的应有之义。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推进,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西方一些国家借助自身技术先行优势,构建“小院高墙”,持续阻止打压我国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成渝地区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腹地,自古以来,在我国军事、经济、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发挥着战略大后方、稳定压舱石的作用。去年12月28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次会议上,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提出,要加强川渝全方位合作、全领域协同,其中之一就是“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攻克关键核心卡脖子技术的过程,是有效应对国外实施的各种技术“脱钩断链”的重要方略。重庆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战略性产业补链成群、澎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在构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点产业链集群式、集聚式发展上实践新型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协同,提升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在若干前沿科技产业领域实现重大突破,持续做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进一步优化国家重大生产力在西部地区布局,更好地夯实国家产业安全、科技安全。
推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建设的战略举措
夯实新质生产力培育的教育科技人才基础。持续提升科技策源能力,谋划推动重庆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技、软件与网络安全、量子科学等前沿、新兴、交叉领域开展科学攀登与探索研究;积极发起和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各类大科学攻关工程。建设高素质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全市高校学科专业调整、导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等制度改革,集中优势资源建设一所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培育创建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大学和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强化战略性人才梯队培养,在基础研究领域聚集一批顶级战略科学家和一流学科带头人,做强前沿理论研究和科技研发人才;在企业研发领域集聚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家和重点企业带头人,做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人才;推进产教高质量融合,培育一批“大国工匠”。
以高水平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助力新质生产力形成。坚持先立后破、有保有压,推动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转型。大力推进传统企业的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智能化更新替代,构建更加紧密的产业链与供应链网络化协同关系。将数字化改造纳入全市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任务部署中,升级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搭建共享公共服务平台,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产业园区建设。促进重庆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价值链升级。着眼全球前沿科技发展趋势,立足于重庆服务国家系列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储备一批未来技术和未来产业。重点支持通用人工智能、空天技术、卫星网络、光电子、量子信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等重点方向,在5至10年内,培育一批具有显著重庆辨识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梯队。
优化国家战略导向下的新质生产力布局。发挥好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组织运营者的作用,进一步提升体现国家战略导向的新质生产力在重庆布局,打造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核心承载区。以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为依托,争取布局一批区域级、国家级的金融证券交易所、大宗商品现期货交易所、知识产权交易所、数字贸易交易平台,进一步提升航空、长江黄金水运通达通畅能力。以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为牵引,积极向国家争取大科学装置、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资源和科技生产力在重庆布局,提升重庆承载“国家科技重器”的份量。推动主城都市区和渝西地区空间布局的协同,主城都市区要进一步提升综合发展能级,提升集聚配置运筹全球资本、前沿技术、重要商品和服务等高质量要素的能力;渝西地区要立足提升高质量一体化水平,协同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打造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新兴产业成果孵化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文丨彭劲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