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巴渝论见

“农管”,管什么?

  • 重庆瞭望 2023-05-30 10:02

  最近,网友们时常会谈论起一个新词——“农管”。

  “禁止房前屋后种瓜种菜”“不让农民晒被子”“种地需要凭证书”……一时间,大量带着“农管”标签的视频与文章在网络上热传,好似洪水猛兽,令人闻风生畏。

  农民为什么害怕“农管”?“农管”就是专门“管农”的吗?

  大众需要读懂“农管”,“农管”更需要读懂民心。

  群众有质疑,工作就有方向;彼此有包容,进步就有空间。当好管理者的同时做好服务者,“农管”也能“管”出一片新天地。

  01

  什么是“农管”?

  所谓“农管”,是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设立这支队伍的出发点,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稳定和谐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然而直接被称作“农管”,其中的原因值得引起重视。

  陌生面前是误读,调侃背后是隐忧。对于新组建亮相的“农管”,群众有自己的顾虑:

  担心以权谋私。权力一旦脱离原设计轨道,带来的只能是负能量。“农管”手持执法利剑,群众自然担心管得太宽、管得太死。

  “农管”话题一出就引来不少吐槽,原因便是网友担心执法者出现以权谋私,仗势欺人等行为。例如,某地春播期间,农业执法人员以执法为名,让农资店只能销售他所联系的某个厂家的种子。

  担心执法不公。农业行政执法的对象,一边是农民,一边是有组织、有实力的机构。这十分考验执法主体的公平公正。

  以农民维权为例,发生比如假种子、假化肥等事件,个体的农民很难与组织化的企业、单位等平等对话。这时一旦执法者“出卖”了公平,导致正义的天平稍稍倾斜,农民便无力招架。

  担心执法过界。“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是农民朴素的生活愿景。法律应当守护个体自由的边界,执法者更不能变成闯入者。

  有网友反映,个别“农管”执法宽泛且随意,从秸秆焚烧到种瓜点豆,甚至连农民在自家院里养猪都要管。虽然其中可能存在夸大其词和以讹传讹的成分,但对这一现象必须警惕。

  02

  “农管”到底管什么?群众要发问,执法者更要深思。

  其实,“农管”并不是新面孔。农业领域执法监管过去一直都由农业农村部门执行,新一轮机构改革以来,将分散在地方农业农村部门内设机构和所属单位的行政执法职能整合起来,组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目的是提高执法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程序更规范,效率更高了。”某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谈到,该县2018年整合原有执法人员正式组建大队,采用“局队合一”的运行管理方式,人员编制并未额外新增,执法内容也一脉相承。

  管该管的。面对群众所需,农业执法队伍应该管,而且要管好。乡村振兴背景下,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下农村市场对管理服务的需求也在升级。维护好农村秩序和规范市场经济,切实保障农民利益,这才是组建农业执法队伍的初心和使命。

  管能管的。“法无授权不可为”,“农管”并不是什么都管,而是有明确的执法边界。根据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职责使命主要是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兽药等侵农害农违法行为,不得干扰农民正常生产生活。农业行政执法,切忌将手“伸得太长”。

  管会管的。庄稼离不开土地,农业行政执法也断不得“地气”。队伍组建后,各地纷纷加强培训演练,强化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同时强化执法装备建设,提升执法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农业是一门经验的学科,执法人员面对不懂的领域时,应当放低姿态,虚心向农民请教,切莫让执法脱离生产实际。

  03

  苟日新,日日新。农业行政执法有了新制服、新队伍之后,还要有新理念、新作为。

  “农管”应该怎么管?

  面对群众的担忧和质疑,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要直面问题,积极化解,提升服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还要懂得适时让位。

  管是为了“不管”。

  “农管”不是来“管农”的,而是“助农”的。对侵害农民生产生活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严厉打击,监管到位;对于农民的正常生产生活,要警惕“越位”,避免管理过界,杜绝“一刀切”。

  通过推进农业执法的专业化和效能化,维护农村的秩序与稳定,形成文明和谐的乡风,到时强硬的行政手段自然可以让位于自发的公序良俗,实现少管,甚至“不管”。

  要管,也要被管。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农管”建好也要管好。根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健全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社会监督机制,对人民群众举报投诉、新闻媒体曝光、有关部门移送的涉农违法案件及时回应,妥善处置。

  “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也要强化主人翁意识,发挥对执法者的监督作用,坚决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一旦遇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要勇于、善于通过合法途径进行反映,倒逼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改进。

  是管理,更是服务。

  执法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农管”面对的是基层治理,需要执法水平。切忌把“管农”当执法理念,只有转变思维,强化服务意识,践行助农爱农,才能树立良好形象,打消群众的疑虑。

  执法是手段,不是目的。对于农民群众利益攸关的违法行为,必须重拳出击;对于小农户、涉农小微企业等主体的轻微违规行为,要包容审慎,更多地采取劝导、警示、纠正等柔性执法方式,营造和谐的执法氛围。

  “农管”并不可畏,当执法者成为服务者,老百姓争当监督员,双方或许能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促进,进而相互成就。

  您认为“农管”应该管什么?您了解的“农管”是怎样的?欢迎留言说出您的看法。

  文丨杜铠兵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