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巴渝论见

近百年前的“现代化”是个什么样子?

  • 重庆瞭望 2023-04-13 10:00

  4月14日,将迎来卢作孚诞辰130周年。提起卢作孚,读过近代史的人,大多能记住这个耀眼的名字,然而对其人其事却知之不深,只知道他是一个民族企业家。

  卢作孚是著名爱国实业家,曾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不能忘记的四位实业界人士之一。卢作孚有何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在当下,解读卢作孚,又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01

  在落后的国家,在挨打的时代,实现国家现代化,是所有有识之士的宏愿。

  如何现代化?有人停留于空谈,有人付诸行动。

  而卢作孚就是那个内忧外患的年代少数清醒之人,较早开始以产业实践探索“国家现代化”。

  “我们的责任绝不是救亡,而是将一个国家经营到像一个国家——像一个现代的国家。”

  面对一个凋敝破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首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开发产业”作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主阵地。“现代化国家”探索的微光,由此照进历史时空隧道。

  1914年,卢作孚21岁时,第一次乘轮船去上海。当时,外国人垄断了长江航运业,外国轮船在长江上横冲直撞、肆无忌惮,中国木船船翻人亡的惨剧时有发生。或许就在此时,他萌生了要发展中国自己的航运业的目标——长江是中国的,必须由中国人来主沉浮。

  1925年,32岁的卢作孚靠着一艘载重70吨的小客轮,东拼西凑的8000元,七八个员工,在合川一座破败的药王庙里,掀开民生公司的历史大幕。

  短短十余年时间,卢作孚将民生公司办成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也是新中国第一家大型公私合营企业,开启了“现代集团企业”的新试验。

  引进现代管理。民生公司推行一套新型管理制度,废除买办制,实行经理制,构建科学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为中国式管理科学的创建做出了贡献。

  创新经营策略。1930年,卢作孚发起“化零为整”行动,以“四凡是”原则整合华轮公司、军轮,同时兼并外国轮船公司,统一长江上游航运,使民生公司“崛起于川江争雄于列强”。

  “产业链”思维。1927—1949年,民生公司投资建立以“航运为中心、四周紧密联系”的横向网络,为其航运主业提供燃料保障、轮船维修制造等有利的产业配套,其中投资煤炭、冶炼等企业共35家。

  “不拘一格”纳人才。“大才过找,小才过考。”对专家学者采取各种办法礼聘到公司。凡进公司的一般管理人员和工人,都登报招考、择优录取。以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人才激励,提升管理效能。

  开阔国际化视野。卢作孚具有开放的思维和宽阔的视野,主张加强对外交流,积极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经验和技术。

  可以说,民生公司的崛起壮大之路,也是当下许多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最好的报酬是求仁得仁——建设一个完整的国家,便酬报给你一个完整的国家。这是何等伟大而且可靠的报酬!一点月薪、地位,算得了什么?”

  民生公司的成功,只是“现代化”之路的些许探索。在卢作孚眼中,“民生公司绝不单纯是一个经营航运的事业,发展祖国实业才是目的”。

  民生公司发展壮大后,投资合办企业共计95家,遍及工商、交通、文化等诸多领域,壮大了民族工业。如,采用现代化采煤运输系统的北碚天府煤矿,年产量就占了重庆地区年产量的一半。

  随着抗战西迁,一批现代化的钢铁厂、兵工厂和纺织厂在大后方相继建立,很快形成以重庆为核心的“11个工业中心”,为新中国工业及现代化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而民生公司在其中功不可没。

  毛泽东曾赞誉,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有四个实业界人士不能忘记,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的卢作孚和搞纺织工业的张謇。

  02

  看见的不是力量,看不见的才是力量。

  西南大学卢作孚研究中心教授、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刘重来指出:“卢作孚不仅要兴办现代的各项事业,而且还要让人们头脑现代化起来。”

  如何让人们的头脑“现代化”起来?“教育是救国的不二法门。”

  1927年,“北碚全乡33保,有37所私塾,650个学生”,“有两所公立小学”,“不读书的小孩子不知若干倍于读书的孩子”。

  由此,卢作孚以北碚为中心,开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起了涵盖扫盲班、培训班、培训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系列化、全方位教育体系,勾勒出了“现代教育”的轮廓。

  1928年,卢作孚带领峡防局学生队,将北碚关帝庙中的泥像拆毁,加以修整,辟作图书馆。

  1930年,卢作孚创办了私立兼善中学,提出学校教育一是“训练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是“训练他们随时随地有艺术的欣赏”,而“实现以上方法,培育出来的小孩,一方面是能干的,一方面也是快乐的”。

  同年,卢作孚在蔡元培、黄炎培、翁文灏等大力支持下,成立近代中国第一家民办科学院——中国西部科学院,设立“生物、理化、农林、地质”4 个研究所,北碚因此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科学中心。

  1935年,卢作孚又设立巴县县立女子职业学校,还先后设立了民众、力夫、船夫、农民、工人学校,教授的内容因职业不同而各异。

  1943年,中国西部科学院还联络内迁科研机构筹建中国西部博物馆,这是当时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综合最多学科的自然科学博物馆。

  从建立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到创建服务于现代化的科研机构,再到创建引导公众走向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卢作孚终其一生,都在以教育现代化为手段,推动人们观念的现代化,以期实现人的全面现代化,最终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03

  “国家现代化,必须要乡村现代化。”

  在《四川嘉陵江三峡的乡村运动》一文中,卢作孚表示,希望将北碚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模型来影响社会,作为“小至于乡村、大至于国家的经营参考”。

  那么,什么样的乡村才是卢作孚心中的“理想国”?

  他勾勒北碚的蓝图:“以嘉陵江三峡为范围,以巴县的北碚乡为中心,始则造起一个理想,是要想将嘉陵江三峡布置成功一个生产区域、文化区域、游览的区域……”

  卢作孚出任峡防局局长后发布的第一个文告,便是《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他计划把嘉陵江温泉和缙云山等自然风光,以及古寺、石刻等人文景观,开辟成嘉陵江温泉公园,以带动北碚地区的旅游产业。

  此外,为改造脏乱的北碚市街,建设一个公园式的环境,卢作孚邀请丹麦工程师守尔慈规划北碚的市街布局,组织人员清扫路面、疏通水沟、修简易厕所,并从上海引进上千株法国梧桐,还修建了街心花园、平民公园、体育场、医院等。

  从1927 年2月至1949 年底,卢作孚将北碚由一个贫穷落后、盗匪横行的偏僻小乡场,建设成闻名中外、显现现代化雏形的美丽城市。

  著名爱国活动家杜重远来到北碚后称赞:“北碚不但地方基本安宁,经济建设与民众教育‘初具规模,均卓有成效’,昔称野蛮之地,今变文化之乡。”

  一切恍如昨日,一切又似今朝。

  如今,民生集团已经成为一家现代综合物流企业,以多式联运服务重庆江、海、陆、铁、空通道建设;兼善中学薪火相传、人才辈出,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赞誉;北碚街头漂亮的街心花园依旧,法国梧桐仍在繁茂生长……

  而卢作孚关于“现代化国家”的探索,在那个黑暗幽闭的岁月里,为艰难求存的民众照进一束希望之光。但,在那个动荡不安、腐朽落后的年代,其“现代化国家”探索注定只能是风中之烛,难以星火燎原。

  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今日之中国早已万象更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正乘风破浪、行稳致远。让我们以科学理论为指引,秉承爱国奉献精神,勇毅前行、不负使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文丨唐琴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