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中之重。
聚焦市委“一号工程”,重庆今年正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能级大幅提升,助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大足高新区国飞通用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组装无人机(摄影/黄舒)
携手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
汽车产业是川渝两地的支柱产业之一。目前,两地有汽车整车企业45家,各级配套商达到1600多家,年产值超7000亿元。近年来,川渝两地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的合作,重庆利用整车制造能力强、产业链完整、配套齐全等优势,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作为重庆民营汽车龙头企业,赛力斯在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道路上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产业链方面,我们在川渝地区的产业配套率超过40%,并且呈增长趋势。”赛力斯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制造实力。
配套本地化率提升之后,对于成本控制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供应链企业同处一地,双方的沟通也将更有效率,能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以及品质控制。”赛力斯持续深化与宁德时代、文灿集团等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的战略合作,补链强链促进深度融合。
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新基地,工作人员正在总装线上忙碌(摄影/张锦辉)
赛力斯集团联合创始人、党委书记张兴明表示,共同构建新能源汽车生态体系,川渝具有多项优势。除了产业基础扎实外,两地优势互补空间大。重庆整车优势明显,四川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方面具有行业领先优势。同时,两地拥有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丰富的智力和科技资源,在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各具优势,创新链基础厚实。
“川渝两地可以抢抓时间窗口和空间窗口,利用好一盘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优势。”张兴明建议,以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为主攻方向,重点开发和制造自主车规级芯片、三电等核心产品,降低配套、物流、采购成本,稳定供保能力,确保核心零部件供保安全。此外,两地还应搭建创新平台、吸引创新人才高效聚合,尽快形成技术突围之势。
校企联动助推川渝企业转型
近日,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下称重庆创新中心)与宜宾锂宝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宜宾锂宝)合作推动的产业合作项目迎来重大进展,双方联合开发的多晶、单晶高稳定性高镍正极材料创新技术已应用于宜宾锂宝新材料生产线,并完成了公斤级样品试制。
记者了解到,双方聚焦新一代高性能多晶/单晶高镍和富锂正极材料及其产业化制备关键技术,联合攻克了高比容量层状正极材料无法兼顾结构稳定性的难题,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同时所开发的绿色高效制备工艺及材料低钻化组分设计,使得材料生产成本降低约25%,实现了新一代高容量、低成本和长寿命正极材料制备技术跨越。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两江新区供图)
宜宾锂宝相关负责人表示,实验证明,双方联合开发的高镍正极材料创新技术完全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追求更高续航里程的现实需求,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下一步,双方将加快技术成果转化落地,加速产品升级换代,让新一代产品尽快推向市场,以创新技术赢得竞争优势。
重庆创新中心在去年与川渝地区的头部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签订技术服务合同达24项,主要面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等,积极助推川渝企业转型升级。
今日重庆记者 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