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天,童瑾离家41天了。一个多月来,在紧张、忙碌中,她和医护团队总算迎来了春暖花开的时候,一批又一批新冠肺炎患者终于治愈走出了医院。
童瑾是市级专家组成员、重医附二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医师。大年初二一早,她就火速赶到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下称三峡中心医院)投入到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中。
童瑾参加会诊。受访者供图
“只有我们离开家人战斗在病房,患者才能早日回家团聚。” 童瑾说,其实,她已把医院当成了新家,病人就是自己的亲人。
大年初二告别家人
“童瑾同志,请于初二一早火速赶往万州!”1月25日大年初一晚上,童瑾接到通知,作为市级专家组组员前往三峡中心医院支援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请带好三天的衣服。”
平时,童瑾工作很忙,两三个月才见父母一次。女儿念大一了,她也还没得及听听孩子汇报学校的情况。她原本打算利用假期,好好陪陪家人。
“命令来了就服从!”童瑾想,好在三天过后就可以回来,“时间还不算太长。”
然而,让童瑾没想到的是,到了万州后,三峡中心医院接收的病人一直在持续增加。随后,三峡中心医院被确定为渝东北片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周边10多个区县的重症病例将送到这里接受医疗救治。
“根本就走不开。”到1月底,送到三峡中心医院的患者越来越多,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有时一天多达20多人。童瑾说,“治疗新冠肺炎,呼吸、感染、重症专业是主力,我怎么能离开医院?怎么能丢下病人?”
童瑾白天查房、会诊,时常参与病人抢救,晚上回到房间整理一天的工作,深入研究这个最新的敌人。
“面对这个‘魔鬼’,我们没有怕!面前的道路虽艰苦,但这条路上也闪烁着星星点点的温暖之光……”童瑾在日记记录下工作,每时每刻,都记挂着患者的病情变化,不停地琢磨有没有不够完善的细节。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会让她欣喜和雀跃。“患者迎来康复,是我们的愿望。”
童瑾坦言,一忙碌起来,其实就忘了回家的事儿。
定点医院就是新家
2月5日,沈某在三峡中心治愈出院。他是一名危重症患者,到医院时病情比较危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变化快,治疗难度大。
“采取无创通气治疗、MDT(多学科会诊)综合治疗和中医药治疗,是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案。”在介绍沈某的治疗情况时,童瑾称,随着这名危重症病人治愈出院,大家对自己的治疗方案和步骤更加坚定,已经逐步探索出一种治疗经验。“接下来面对同样的病人,我们更有底气和信心。”
童瑾(左一)在与病人交流。受访者供图
初战告捷,童瑾已在一线奋战了11天,带来衣服已经反复穿了好几遍。有人提议设立AB组,让大家轮流休息,也可以回家拿取换洗的衣服。
“初步探索出了救治经验,临阵换人不利于病人救治。”童瑾与专家们认为,两批专家轮换容易造成工作脱节,新的专家到来又要重新认识病人、熟悉病情。与此同时,医院收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大家表示,“能够坚持,还是继续坚持。”
就这样,童瑾继续留在了一线,列了一个衣物、化妆品清单,让女儿先后两次快递到了万州。
2月12日是童瑾45岁生日,专家组成员为她定制了一个蛋糕。因为地址是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店家特地在蛋糕上写下“向白衣战士致敬,你们辛苦了”的祝福,同时赠送了大包的饼干。
“这给了我家的温暖。”童瑾坦言,市级专家组的成员彼此精诚团结,他们与三峡中心的医护人员也合作愉快,大家精神上都是快乐的,生活上又相互关心,都充满了干劲儿,繁重的救治工作能承受、生活的困难也能克服。“我已把三峡中心医院当成了新家,团队成员都是家人。”
看着生日蛋糕上的祝福,童瑾很感动。受访者供图
病人就是我的亲人
“监护室江某病情突然加重,需要专家指导工作!” 2月20日晚8点,童瑾临危受命,接管危重症患者江某。此前,她是负责普通组和血浆管理工作。接到指令,童瑾随即投入工作,“哪里需要,我的战场就在哪里。”
江某79岁,气胸,插管。童瑾接手后,及时为患者用上“人工肺”,安装工作一直坚持到次日凌晨2点。早上6点,童瑾又打开信息了解情况,洗漱后奔向病房,整理医嘱、穿戴防护品,巴不得马上进入隔离病房查看患者病情。
“闭式引流管有血块堵塞。通一通,再看看引流管是否在胸腔?”一上午,童瑾防护服下的头套湿了又湿,护目镜的视野也越来越模糊,两层口罩下的她憋红着脸,坚持完成了最后一项操作。有人问童瑾,不怕危险吗?她回答,“ 一心想到救人,哪还有时间去考虑个人安危呢?”
尽管接收了危重症组工作,但童瑾还时常经办血浆管理的事儿。现在,她养成了随时看手机的习惯,要么关注危重症群里的最新动态,要么接听关于血浆的电话。童瑾说,血浆工作琐碎复杂,要与院长、血站、管床医生、病人等多方面联系,实际上就是个联络员的作用。尽管血浆工作暂时交出去了,但遇到主动联系的病人,她还是一一协助办理。
前几天,患者张某给童瑾打电话,打听献血浆的事情。她告诉记者,张某是一位重症患者,治疗期间还用上呼吸机,没想到治愈出院后,主动要求献血浆。
“病人就是我的亲人。”童瑾说,把病人当亲人,病人也会把医生当亲人,把病友当亲人,当他们能为抵抗这场疫情出点力的时候,就一定会站出来。“很多病人主动到来电话,表示愿意捐献血浆。”
离家41天了。童瑾说,只有医生离家战斗在一线,患者才会早日治愈回家团聚,她会坚持到最后。
文|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