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十二峰之一:净坛峰(摄影/吴剑波)
山与水,是三峡绕不开的话题。湍急的江水与两岸对峙的高山,孕育了三峡地区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
面对山水的艰险,三峡先民用歌声“与天斗”。曾几何时,劳动号子冲破江声的咆哮,在山间峡谷回荡。它振奋着峡江人民的精神,表达着峡江人民的不屈,唱响着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抬工和纤夫已经消失,但高亢的龙骨坡抬工号子和川江号子还在回响。它们都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峡江精神财富的一部分,并作为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三峡梯城——云阳
山与水也有柔情的一面。群山中恣意生长的藤条,被人们制成各式日用品,大到座椅板凳,小到草帽草鞋。这些藤编制品,透气凉爽、解暑排汗。
大山大川,还为三峡人民带来了丰饶的物产。这里盛产党参、天麻、灵芝、阳菊等中药材;鲜甜可口的土豆、玉米、红薯养育了代代三峡人;山上随处可见的斑鸠树,也能制成一道清凉解暑的佳肴——翡翠凉粉。
翡翠凉粉
云阳蔈草镇山清水秀,这里产出的牛肉口感细腻。过去,人们为了保存牛肉,练就了制作牛肉干的好手艺,如今,蔈草牛肉干走向市场,成为云阳的招牌特产之一。云阳是全国山羊基地县之一,1800米的云峰山气候适宜,羊肉吃起来也格外软糯。来到云阳,很难抵挡住红亮酥烂的“羊脚脚”的诱惑。
云阳包面
三峡土鸡、土猪在好山好水中成长,品质自然也不差。奉节人用当地土鸡加上农家腊肉,做成了一款非遗美食——䀇子鸡。鸡肉和腊肉被放进当地独有的䀇子里蒸制,食材不加水,全靠蒸气从䀇子底部的小孔进入将食材蒸熟。而且蒸汽凝结成水,化而为汤,最终形成一锅鲜美的鸡汤。
奉节䀇子鸡(摄影/晋毅)
峡江人家自古伴水而居,对鱼也有着特殊的情结。巫山博物馆所藏的东汉庖厨俑,就展现了三峡先民烹鱼的场景。来巫山不吃一顿巫山烤鱼一定是一种遗憾,不论是香辣味、豆豉味、还是蒜香味、泡椒味,配上巫山花椒、巫山魔芋、巫山土豆的烤鱼都让人垂涎欲滴。
巫山烤鱼
出土于巫山麦沱墓地的东汉庖厨俑(摄影/刘力)
美食从来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品质的提升,三峡人家的餐桌也变得愈发精彩,比如奉节推出的“三峡第一桌”不断丰富出新,如今已有120多道特色菜品,奉节也成功创建“国家级美食地标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库区人民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助推重庆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利用独有的山水资源优势,三峡库区发展起果树种植产业。这里山水相伴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柑橘生长。一千多年前,白居易曾在这里推广种植过柑橘。今天,奉节脐橙、云阳红橙、万州红橘不仅在全国叫得响,还随着陆海新通道的建设,通过铁海联运冷链物流,漂洋过海卖到了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地。
奉节脐橙(摄影/黄茂鹤)
此外,三峡库区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巫山建成全国首个脆李产业链大数据平台,巫山脆李这款三峡库区孕育的“生态宝贝”,也成为当地人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巫山脆李(摄影/王忠虎)
在云阳,原本制作家具为主的藤编技艺也有了新的发展。云阳藤编技艺传承人凌建云琢磨出70多种藤编产品,他编织的果盘、藤箱、摇篮等销往湖北、山东、福建等地,而藤编的小挂件、小摆件也成为云阳热门旅游伴手礼。巫山烤鱼、三峡阳菊等当地特产,也随着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了伴手礼产品。
无论是千百年流传的技艺,还是山水之间丰饶的物产,都是峡江人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如今,这来自长江三峡的千种风味万般风情,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三峡、品味三峡。
今日重庆记者 高维微
本组图片由云阳县委宣传部、奉节县委宣传部、巫山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