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助力重庆脱贫攻坚 第一书记们这样干

  • 重庆日报 2019-07-09 11:17

奉节县永乐镇白龙村第一书记徐磊(右)走访群众。(受访者供图)

黔江区沙坝乡木良村第一书记肖鸣(左)上门了解蚕农生产和防疫情况。(受访者供图)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里说:“我时常牵挂着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同志们,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工作很投入、很给力,一定要保重身体。”

第一书记既是中央政策的落点,又是精准脱贫的支点,还是精准脱贫中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在重庆,就有这样一群第一书记:他们扎根农村听民意,扑下身子解难题,笔尖心尖记民忧,是飘扬在最基层的党旗,向贫困发起“最后一战”。

用脚步丈量民情

随时监测贫困村贫困户情况

贫有百种,困有千样,所以第一书记们的战斗,就从一次次用脚步丈量民情的走访中开始。

6月27日清晨,群山环抱的奉节县永乐镇白龙村在第一书记徐磊的脚步声中苏醒。

困扰白龙村的主要问题是水,这撞到了徐磊的“枪口”上。他找自己的单位——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要到了150万元资金,新建了5口水池。

“但今年我们这里没怎么下透雨,蓄的水不多,所以我们到处找水。”他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2017年7月,34岁的徐磊被选派到白龙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名外来干部,又年轻又说普通话,一些村民自然很轻视他,有时还给他“冷板凳”坐。

徐磊明白,靠嘴皮子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得看实际行动。于是,他沉下心来把村子里跑了个遍,村里的优势是什么,短板在哪里,都了然于胸。一次开村民大会,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和盘托出,让不少村民刮目相看。

万州区龙驹镇分水村第一书记邓雪梅从小生活在城里,对农村工作并不熟悉。一年半以前,邓雪梅在分水村走马上任,到村第一天她的心就凉了半截:分水村位于偏僻地带,与云阳县泥溪镇接壤,从龙驹场镇出发到分水村,坐车要近一个小时;进村的路不仅窄,而且到处坑坑洼洼;全村没有支柱产业,大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小孩。

“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不要紧,关键是要与村干部、村民们打成一片,和他们以心交心。”邓雪梅迅速转换角色,和村干部一起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与村民开座谈会,寻找阻碍分水村发展的痛点和难点。为了熟悉村情,邓雪梅一个月里有20多天都在走访贫困户,磨穿了两双鞋子。

改变贫困村的落后面貌,既是上级赋予的政治任务,也是村民们多年来的期盼。第一书记就像贫困村里的体温计一样,监测着各个贫困村、贫困户的动态情况,系统掌握贫困群众的第一手信息,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了基础。

大展拳脚解难题

为贫困村带来“看得见的变化”

脱贫,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中央和市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农村的广阔舞台,给了第一书记们施展拳脚的空间。

南川区西城街道会峰村第一书记付登伟在区农委农技推广中心干了八年,是土壤测配方面的专家。去会峰村不久,他就发现农业种植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采用的还是传统种植方式,存在盲目施肥等情况,既对环境有影响,也浪费资源。

要想改变村民传统种植方式,就要进行专业培训。付登伟主动联系区农委,邀请农技专家在村里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围绕粮油、蔬菜、果树等产业开展生产经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专业技能培训。

付登伟驻村后,前来会峰村讲课的专家就有20人之多。可专家们的授课,老百姓也不一定完全能听懂。于是付登伟便成为了常驻专家。一台笔记本电脑就是付登伟的教学工具,村民家、田坎旁、村委会到处都看得到他“上课”的身影。

开州区大进镇双龙桥村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尤其是路和水这两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对于该硬化哪儿、该在哪儿修水池,群众也争来争去。

“蚂蚁搬家慢慢来,一截一截斗拢。”该村第一书记陈川说,他们一段一段地推进,从1.5公里到1公里甚至900米,虽然是一种权宜之法,但能让村民看到希望。目前,双龙桥村已完成道路硬化20余公里。

事实上,在各个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都带来了很多“看得见的变化”。丰都县都督乡梁桥村第一书记冉若男,用送教上门的方式,为患有巴氏症无法正常上学的贫困户子女李建平圆了上学梦;彭水县桑柘镇东风村第一书记孙林,为村里争取到950万元资金,推进了17公里村级公路硬化、3公里通达路建设、17公里便道完善;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第一书记令狐克军,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及糯玉米和方竹笋等产业,把曾经的“穷山恶水”变成了“金山银水”……

在驻村过程中锤炼本领

“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暖人心

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不仅肩负着帮助贫困村脱贫摘帽的使命,也是一次直接改变党群关系的绝佳机遇。是不是“走过场”,群众一眼便知;是不是真干事,群众心中明亮。

酉阳县财政局干部王建新到该县双泉乡箐口村任第一书记。几年过去,王建新在村里写下3本民情日记,助推3个基础设施项目落地,不但群众对他更亲近了,他也在驻村过程中提升了工作能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袤的农村好比“练兵场”,不少第一书记在驻村过程中增长了见识、锤炼了本领。

来自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彭光明在彭水县大垭乡驻村一年多时间里,自学并拿到了摩托车驾照,掌握了核桃种植的各种技术,习得了如何杀鸡、去毛、真空封装的本事,村民笑称,“如果彭书记再干几年,可能要成为‘全才’。”

脱贫之后要避免返贫,第一书记离开之后怎么办?如何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不用组织动员,一些人已经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表率。

2018年,黔江区沙坝乡木良村第一书记肖鸣的两年任期已满,本可以回主城的他却选择留了下来,“离2020年不到两年了,我们村虽已完成‘脱贫摘帽’目标,但是从脱贫到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发展的过程中还有新的问题出现。我是来解决问题的,不能把鲜花和掌声带走,把问题留下。”

不愿意走的还有很多很多: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第一书记汪云友身患甲状腺结节,几乎失声,但医院的检验结果还没出来他就溜回了村;奉节县平安乡林口村第一书记高紫阳,母亲骨折住院21天,他只陪了4天就匆匆返回;秀山县隘口镇富裕村第一书记赵茂兴,儿子一年没回来看他一次,他都一点不担心,但村里的核桃树两三天不看一次,他就不踏实。

一名第一书记在扶贫日志上写道:“修通一条路,开发一片地,扮靓一片庄,发展一个产业,建设一个坚强阵地。”这或许也是每个第一书记的心声。这么多人满怀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这么多干部与群众一起奋斗,正是重庆高质量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气所在。

编辑:汤芮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