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尧臣,生于1929年10月,山东文登人。1947年6月入伍,在山东省东海独立1团2营5连(后归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32军)先后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48年8月入党。1952年7月入读东北空军干部学校,毕业后留校任一区队队长。1955年入读兰州军区第一步兵学校,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员。1974年调基建工程兵第一技校(重庆)任训练部副部长。1983年8月离休。
1947年6月,我怀着“保家保田,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朴素思想加入了解放军队伍。入伍后,我努力学习、勇敢战斗,对党忠诚、听从指挥,为新中国的建立、为我军的人才培养付出了毕生心血和精力。
如今,我已92岁高龄。回想军旅生涯,仍心潮澎湃。
临危受命 激战中博得一等功
我从17岁入伍以来,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历了90多次:威海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青即战役、西南剿匪……每次大的战役结束后,我都立功受奖。
在1947年9月的威海战役中,当我所在的部队撤退时,连长已经挂彩。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参军才三个月的我与围敌沉着周旋,顺利将连长救下火线,首次荣立三等功。此后,我在1948年3月的战前练兵、1948年11月的淮海战役、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中,因作战勇敢、不怕牺牲、保护战友等表现,多次荣立三等功。
青即战役经过要图
1949年5月,我随部队开赴山东青岛参加青即战役。青即战役是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跨过长江后向全国进军前的重要战役。当时我未满20岁,个子也较小,但已是连队的八班(通讯班)班长。为保障大部队顺利回撤迂回敌后,我所在的三排负责阻击进攻的敌人。
我与战友们冒着炮火,连续作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由于我连部指挥所的通讯线路被敌人炸断,连里先后派三名通讯兵去架接线路,都没能接通。这时,三排被国民党军隔离在一个小山岗上,敌人向山岗发起多次猛烈进攻。由于我们得不到连部的指示,不知是守还是撤退,排长令我回连部汇报战斗情况。
我趁夜色正浓,抵近侦察敌情,寻机返回连队。途中,我遇上敌人的巡逻队。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我顺势钻进敌人丢弃的一个掩体里,里面横七竖八躺着敌人的尸体,我快速将尸体掩在自己身上,一动不动。直到巡逻队过去后,我才带着满身血污爬出来,回到连队向连长汇报战况。连长指示,为确保大部队顺利撤退转移,命令三排必须坚守所在的阵地,牢牢把敌人牵制在那里。我领受任务后,迅速返回三排,把上级的指示汇报给排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青岛进军
当时,战斗已经白热化,排长在作战中腰部负了重伤。面对牺牲的战友和负伤的排长,我主动请缨,代理排长指挥战斗,排长虚弱地点了点头。我立即冲到前沿阵地,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带领战友们用缴获的美式机枪,牢牢地把敌人压制下去,没有让敌人前进半步,迟滞敌人进攻达四个多小时直到天黑,为大部队顺利撤退争取了时间。
在战斗的最后时间里,我组织三排剩余的15名战士(其中包括5名伤员)交替掩护,有序撤离,我独自坚守阵地阻挡敌人进攻。等14名战友已经离阵地较远时,我与扑上来的敌人展开了肉搏战。我接连刺倒5个敌人,左胳膊上也被敌人捅了一道口子,鲜血染红了衣袖。这时敌人高喊:“抓活的,这是个共军小崽子!”我灵机一动:既然抓活的,我就大胆往回跑了。
在敌人夜光弹的照射下,我利用自己熟悉路况的有利条件,发挥当通讯员善于奔跑的特长,借助石头和树林的遮挡,一会儿翻滚、奔跑,一会儿射击阻滞追击的敌人。终于脱离追击,赶上战友们,顺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战斗结束后,我荣立一等功。
庆祝青岛解放的游行彩车
1949年10月,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礼炮还在耳畔回响,我又随部队进军大西南,开始剿灭国民党残匪的斗争。在剿匪战斗中,由于战斗勇敢、累挫顽匪,在庆祝剿匪胜利的大会上,我胸前挂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颁发的二等功军功章。
初心不改 为党和军队事业不懈奋斗
1951年1月,我调离32军。在东北空军四平机场警卫营工作一段时间后,被组织安排到军队院校学习和工作。在随后几十年中,我从不炫耀自己立功受奖的经历,遵照毛主席“不要吃老本,要立新功”的教导,将立功受奖的证章珍藏起来,迅速转变角色,勤奋学习、艰苦朴素、努力奋斗,继续献身于人民军队的教育事业。
1952年在东北空军干校学习期间,我刻苦学习、扎实训练,取得显著成绩,又因帮助战友和思想积极,多次获得学校领导好评。
1956年我来到天水步校。学习上,我踏实努力,成果颇丰;政治上,我立场坚定,组织纪律性强;教学上,我潜心扎实,走群众路线,与学员亦师亦友,深得尊敬。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替学员课外辅导。在校期间,我获三等功一次。
1974年,我调到基建工程兵第一技校(重庆)任训练部副部长后,更是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力争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我在生活中作风简朴,工作中积极肯干,同时密切联系群众,丰富了对学校、部队的管理经验,得到部委上级的好评。
于尧臣生活照
作为军人,我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敢于战斗,敢于胜利;作为教育者,我不断加强学习,帮助学员进步,为我军培养合格军事人才。
回顾几十年的军旅生涯,我感慨良多:如今的生活,让我感到很满足,国家对我们照顾得足够好了。我时常心痛牵挂当年在我面前牺牲的战友们,他们为新中国献出了生命,却无法看到和享受到今天的和平繁荣,想到这些,我总会热泪盈眶。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红岩春秋》出品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原刊载于《红岩春秋》2021年9期
作者:于尧臣口述 王远林记录整理
编辑:杨洋 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