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勇最近做了好几个相同的梦——在刚通车的礼嘉大桥上,他抱着7个月大的孩子在桥上拍照。
今年30岁的李亚勇,从2011年到重庆大学攻读硕士、博士,2016年进入中建隧道工作,就一直没离开重庆。2017年开始,李亚勇在二横线指挥部任项目副总工,作为重庆二横线快速路重点工程的礼嘉嘉陵江大桥,就是他负责的项目之一。在他眼中,这座25万吨重的大桥从无到有,不仅是技术与美学的完美结合,更像是他创造的有生命的孩子。
李亚勇常常以办公室为家
这是一座上承式梁拱组合预应力混凝土刚构桥,属于全新的设计方案,在全国也是首例。它是在常规连续刚构桥、空腹式连续刚构桥形式上的新改型,建造阶段集梁桥、悬浇拱桥、矮塔斜拉桥施工工艺于一身,需经历临时扣索安拆、上下弦箱梁交汇、主桥合龙等多次体系转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面对种种困难与挑战,李亚勇带领项目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尤其是BIM技术的娴熟运用,更是助力二横线项目获得了全球含金量最高的BIM大奖——2020年AEC全球卓越工程BIM大赛最佳实践奖第一名。
夕阳下的礼嘉大桥
鸟瞰即将合龙段
所谓“BIM技术”,通俗来说,就是把二维图纸以三维建筑模型展现,通过建筑模型前置开展整座大桥的全方位模拟,如建造工序、施工进度的模拟等。
“上弦箱梁与下弦拱梁交汇合龙阶段,我们运用BIM技术对上下弦梁合龙施工工艺进行反复推演,发现了图纸的错漏与偏差,并提出最佳合龙方案,有效节约了工期与成本。”李亚勇说,“既然是我带的‘孩子’,我就得让他茁壮成长。”
远眺建设中的礼嘉大桥
礼嘉大桥已现巍峨之姿
夕阳下,塔吊工人准备下班了
作为桥都,重庆已有很多优秀的桥梁建筑,比如朝天门大桥、东水门大桥等等。李亚勇希望礼嘉大桥以后也能成为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谈起它时都能竖起大拇指,而且它的创新技术与专利也能为别人提供借鉴。李亚勇说,等它完全“长大了”,要让它捧回“鲁班奖”“詹天佑奖”,那时候他会带着全家人一步一步地走完整座大桥。
夕阳下,工地上的工人
远处林立的建筑,都少不了工人们的坚守与努力
为了加快进度,每条钢筋都是10个人小跑着来回拉动
今日重庆记者 李野 张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