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上午,我们在龙湖源著一家名叫“香肠兄弟”的餐厅里见到了马丁(Martin)。
一米九四的身高,一头金色的头发,留着络腮胡,五官立体的马丁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马丁今年27岁,来自德国科隆,大学在英国念的金融。读书时,马丁和一位重庆姑娘认识后相爱。
五年前,马丁毕业后便和女朋友来到重庆。结婚、生子、创业,他在重庆开启了自己新的人生。
在店面装修上,马丁特地选了更年轻化、更开放式的设计风格
香肠加啤酒的尝试
“香肠兄弟”就是马丁开的。
闲聊中,看见有客人进店,马丁立刻化身“店小二”,拿着菜单向客人推荐:“你好,我们的特色菜是香肠、猪肘,这是点得最多的。我们还有套餐,你们可以在美团或者大众点评上团购。”
头一回上门的客人总是会惊讶地盯着马丁,他们没想到马丁的中文说得这么溜。
——为什么你的中文这么好?
——是在一所非常好的大学学的。
——什么大学?
——社会大学啊。
幽默的回答,逗得在场的顾客咯咯直笑。
目前,马丁在重庆已经有了3家德国餐厅,为什么会在重庆开西餐厅?
马丁略显腼腆地回答,“我喜欢和人交流,餐厅就是一个不错的交流场所。”
早在2016年的3月,马丁便在解放碑王府井开了第一家“香肠兄弟”,“香肠兄弟的初衷是提供一个外国人与本地人互动交流的场所,用德国的方式享受德国的美食,体验德国的文化和生活。”
餐厅开起来后,马丁在这里结交了很多朋友,中文也是在那个时候和客人聊天练出来的。“当时店面很小,只有20平方米左右。而且只有香肠和啤酒,很多人给我们提出建议,这两样太单一。和大多数人想象的西餐不一样,店里没有座位,因为在德国,大家喜欢直接站着吃香肠、喝啤酒。但中国人却很不习惯,他们更喜欢坐着吃东西。”
去年,恰逢王府井宣布退出解放碑商圈,马丁的餐厅也就随之关闭了。
马丁与大厨合影
德国式的严谨细致
有了第一次开店经验,马丁开始认真思考起创业这件事,“毕竟我是德国人,做起事来还是很严谨认真的。”
为了搞好“香肠兄弟”,他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
“以前,在解放碑,有一些高端的西餐厅,但后来都失败了,因为重庆人对西餐的接受比较慢。此外,高端西餐的价格还普遍偏高。”马丁告诉我们他当初的市场调研结果,“我们的餐厅主要针对的是更年轻、更大众化的群体。”
为此,在店面装修上,马丁特地选了更年轻化、更开放式的设计风格,“比如店面的门口是开放式的,没有门,客人可以直接从外面看到餐厅里面的情况。此外,厨房也是开放式的。餐厅整体设计比较简单,桌子全是木质的,灯光是温和的色调。同时,在餐厅里也会有一些德国的元素,比如墙上挂了些德国城堡、街道的老照片。”
“餐厅要面向大众市场,价位上就不能太高,但是也不能太便宜,因为份量要足,要保证顾客能吃饱。在菜品上,我们也在以前的香肠和啤酒的基础上,增加了猪肘、排骨、意面、甜点等传统西餐。”马丁说。
“来我们餐厅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客人都是重庆人。很多已经成为我们的常客。”目前,马丁三家餐厅的运营都非常成功,他已经在筹备再开两家新店了。
香肠兄弟的招牌菜品
入乡随俗的德国餐厅
马丁在开店的时候发现,来餐厅就餐的人群普遍是两三个人。于是,他专门在美团和大众点评上做了2-3人的团购套餐。
“我们的套餐在每个季节都会调整,比如冬天快到了,套餐里的黄啤会改成味道更浓郁的黑啤,南瓜汤会换成胡萝卜汤。到圣诞节,我们还会上一个德国传统的圣诞红酒,是热的。”马丁说。
马丁经常会在手机上翻看美团和大众点评,看看顾客们的反馈意见,以及他们对菜品以及餐厅的评价。
去年,他的餐厅评为大众点评的“五星商户”。
平时,马丁都会在店里呆着,和客人聊聊天,同时也会听取店里客人的意见,做一些改进。“比如德国香肠本身偏咸,一般配着酸菜吃,可以减轻口感上的咸度。但很多重庆人显然还是不习惯,我就让工厂把香肠的咸度降低了一点。”
马丁还记得,以前烤排骨有一款酱料,味道类似于牙膏,外国人喜欢这个味道,但是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是那么接受,于是就换成其他的酱料。
“未来,我想把餐厅开成连锁店,扎根在山城。”马丁笑着说。
特色菜是香肠、猪肘
文/胡婷
图/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