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燕(左二)听取居民代表的意见(受访者供图)
“燕子书记,我们家下水道可能出了点问题,能不能喊师傅过来看看?”7月13日,中山二路社区67岁的郭铭碧找到程燕帮忙。
居民喜欢叫她“燕子书记”。在不少上了岁数的老人眼里,程燕不仅仅是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也像是他们的女儿,有什么难事都找她,不开心的事情也愿意向她倾诉。
“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只是同住一个社区,亲如姐妹。”居民周如兰在社区住了二十多年,她告诉记者,这么长时间里,程燕与居民们亲密无间,总是尽心为大家服务。
党建引领
组建非盈利性物业中心
中山二路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的住房基本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子,存在不同程度的屋面漏水、道路院坝破损和下水道、化粪池堵塞等现象。
“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没有专业的物业管理团队,居民的生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程燕回忆说,自己刚接任社区党委书记时,居民对此意见很大,社区矛盾频发。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没有物业管理的问题,程燕找到了渝中区委与两路口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成立一个非盈利性物业中心。程燕认为,请外面物业公司成本高居民无法接受,社区党委也不方便直接领导,可以探索出一条“社区党建+物业服务”的新路子。
2011年,中山二路社区党委全面履行领导辖区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职责,按照“民事民议民定、协商共治”的原则,成立非盈利性社会组织——中山二路阳光物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物业服务中心),程燕兼任物业服务中心理事长。物业服务中心聘请了保洁工、维修工、绿化工等工作人员,社区有了一支专业队伍。
“现在,居民发现哪里有垃圾可以马上找到保洁工来处理,如果不满意,还可以直接找我。”程燕告诉记者,如今,在“社区党建+物业服务”的管理模式下,居民的诉求基本都能得到回应,小区环境也变美了。
以身作则
率领“三支队伍”下沉社区
物业服务中心成立以后,解决了不少居民生活中的困难,但物业工作人员有限,有些棘手问题还需要多方参与。
两年前,程燕提议整合志愿者团体、社区工作人员、专职物业人员“三支队伍”,进网格入楼栋,延伸社区治理的“触角”。“这算是我们中山二路社区的一个创新举措,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程燕介绍说,“三支队伍”很快发挥了作用。
中山二路社区的时光里步道在改造前消防隐患突出,很多居民窗外搭建的雨棚不防火,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去年11月,社区决定实施高层消防设施改造,把老旧雨棚换成双层防火雨棚。
改造是好事,但也有居民不理解。“你拆了我的雨棚,新的雨棚效果好不好,雨水会漏进来吗?”“一拆一换谁来出钱”……为了打消居民的各种疑惑,程燕以身作则,率领“三支队伍”下沉到各楼栋,挨家挨户地劝导居民。
“当时我们全体出动,利用下班时间上门做居民的工作。”程燕说,虽然辛苦,结果却令人感到欣慰,“三支队伍”仅用了一个星期就做通了大家的工作。今年1月,社区高层消防设施改造基本完成。
开动脑筋
社区大小事还要有钱办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物业服务中心共有清洁工、保洁工、维修工、绿化工等24名专兼职人员,社区居民有什么问题、困难,都会有专人解决。
不过,社区有人管的同时,钱从哪里来也是一个问题。
为此,程燕多次前往两路口街道党工委、渝中区住房城市建委汇报情况。最终,上级部门放权,允许中山二路社区一定额度的开支可自行处理。另一方面,中山二路社区整合了环卫保洁服务经费、渝中区住房城市建委一年两次以考代补补贴、辖区单位共驻共建资金、居民交纳物管费和社区公益性收入等5笔资金,捆绑打包到物业服务中心统筹使用。
为了拓宽收入渠道,程燕要求物业服务中心按照“按需安排、计时收费”原则,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大件帮运等低偿服务。
“很多服务都只收最低的人力成本费用。”程燕介绍说,社区环境变好了,能提供完善的生活服务后,居民也愿意缴纳物业费了。根据居住面积不同,每户每月只需缴纳12元至50元不等的物业费。
“未来,我将继续扎根社区岗位,坚守入党时的初心,尽心竭力为居民群众服务。”有28年党龄的程燕说。
记者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