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重庆市委组织部的一组人才数据,颇为引人关注——今年1月至4月,重庆新招收博士后人员238人。他们当中,超过八成是在国(境)外、市外取得博士学位的博士后;博士后出站78人,出站留渝比例超过八成。
在2020年,重庆实现博士后招收人数、设站数量、国家重点资助项目三个“倍增”。
不仅仅是博士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团队涌入重庆这片热土,在这里茁壮成长。
创新人才为何选择重庆、愿意扎根重庆?日前,重庆日报记者与部分创新人才代表交流,深切感受到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这座城市的深深眷恋。
这座城市爱才惜才情真意切,事业发展空间广阔,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活舒适便利幸福感强……他们说,爱上重庆,有很多理由;深爱重庆,不需要理由。
在有关部门支持下,国机集团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金属部的高级专家吴保安的妻子和女儿从100多公里外来到他身边工作、上学。他回趟家的时间,从原来坐车3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步行15分钟——
好的人才政策,总是想方设法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5月11日早上7点40分,北碚区蔡家组团。国机集团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贵金属部部长吴保安将妻子和女儿送出家门,自己步行去上班。大约15分钟后,吴保安来到公司,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过去,吴保安真正意义上的“家”,远在丰都县,距离公司约4个小时车程。现在的便捷,让一家人有满满的幸福感。
吴保安的老家在河南,妻子是重庆人。2010年,他从外地来到重庆发展。吴保安在北碚上班,妻子在丰都教书,夫妇俩将家安在丰都县城,女儿留在县城读书。
直到2019年夏天,吴保安依然是只身一人在中心城区奋斗。其间,他和所在的贵金属材料及制品创新创业团队,不断攻克贵金属材料领域低边界成本共性技术难题,加快相关领域核心功能材料自主化进程:在国际上率先将弥散强化技术用于热电功能材料的开发应用;在国际上首次将第一性原理技术应用于银合金导电材料的成分优化设计;研制出多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功能材料及器件……
面对成就,吴保安有喜悦也有隐痛——两地分居,家中大小事务以及两个孩子的照顾,全靠妻子。任务不太重的时候,吴保安一周回家一次;任务紧的时候,一个月回一趟家。
起初几年,公司在北碚老城区,吴保安周五下班后回家,要先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朝天门,排队买汽车票回丰都。“一般只能赶上末班车,到家已是深夜。星期天吃过午饭,又要急着往回赶。”后来,动车开通,重庆到丰都可以节约一个多小时。但时空的距离感,让他仍觉得家很遥远。
2019年,吴保安入选首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受到市委组织部,北碚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关注。
很快,吴保安的家庭实际情况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在市委组织部的统筹协调下,北碚、丰都两地的组织部、教委多次协调,在2019年9月开学前,将他的妻子调到北碚朝阳小学任教,将其大女儿转到朝阳小学读书。现在,吴保安的新家,坐车到朝阳小学和走路到公司,时间相当。“每天下班回到家,看到家人,轻松许多。”他说。
吴保安认为,现在重庆的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成果,努力为科研人员排忧解难,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车间厂房旁,栽种了100多棵小叶榕。吴保安初到这里时,它们还只是一棵棵柔弱的小树苗。如今,这些榕树已经枝繁叶茂,长到10多米高。“沐浴阳光雨露,小树苗也能茁壮成长。”吴保安若有所思,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成长。
【相关背景】
重庆出台实施重庆英才服务管理办法,建成市、区县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分层分类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旅游、配偶(子女)就业等17项优质服务。
2021年4月,重庆完善出台“塔基”“塔尖”政策,围绕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对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加大支持力度。
前不久,重医附一院的李琦副教授在国内脑出血研究领域取得新的进展,通过在超早期内强化降压治疗,改善脑出血治疗效果、提升预测后果的准确率——
好的人才平台,能为人才提供施展拳脚的大舞台
前不久,新闻媒体公布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我国科研人员在脑出血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在超早期内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提高脑出血治疗效果、提升预测后果的准确率。这为脑出血临床治疗和科研带来新方向。
这项研究成果是由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李琦领衔开展研究取得的。
事实上,在脑血管疾病研究领域,李琦已展露头角。2017年,国际上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临床脑血管疾病征象——李琦岛征,便是源自他的研究成果。
“重庆这座城市激发了我内心的创造热情。”重庆为李琦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说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这样说。
李琦是重庆人,在孩童时期翻到父亲的人体解剖书,由此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好奇心和兴趣,立志长大后当一名医生。
2010-2011年,李琦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附属皇家墨尔本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主攻脑血管疾病。
一次,在墨尔本举行的国际会议上,李琦作为受邀发言人讲述了中国的脑血管疾病研究成果。但是,当他回到座位上时,却听到有人窃窃私语,说中国的临床研究不行,很多研究是给别人“打工”。
李琦听到后心中五味杂陈。“我不相信,中国的脑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就出不了成绩。”结束澳大利亚的学习后,李琦立即回到国内,来到重医附一院潜心研究脑血管疾病。
一天,李琦带着家人在朝天门游玩。望着眼前两江交汇的美妙景观,突然他脑海中灵光一闪:眼前这两股河水翻滚交融的景象不正与脑出血病人的CT片子相似吗?
之后,李琦进行大量的临床观察和CT随访,进一步提出了“黑洞征”和“李琦岛征”预测早期脑出血血肿扩大CT平扫征象,其中“李琦岛征”是第一个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脑血管疾病征象。
据了解,这几个征象的发现为脑出血患者治疗寻得了先机,被国际专家组写入国际脑出血CT影像标准,作为II级证据B级推荐写入多部指南,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混合征”被列入美国医生测试题及医学院教学资料,被加拿大、美国、欧洲神经外科医生组建的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网作为国外神经外科临床培训资料。
2018年,他入选第四批重庆市医学高端人才,在重庆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前往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继续深造。
李琦入选重庆市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研究经费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脑出血诊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突破。
2020年,李琦提出“脑出血超早期治疗时间窗”的概念,通过临床验证发现在2小时“超早期治疗时间窗”内给予强化降压治疗可以明显减少血肿扩大并显着改善患者预后,实现了内科手段控制血肿扩大,率先在国际上证明了强化降压治疗脑出血的有效性,突破了内科治疗脑出血的瓶颈。
“重庆出台了一系列科研创新政策,打破了‘按资排辈’壁垒,为我们青年一代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李琦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通过研究服务并应用于临床,救治更多的患者。他希望通过不断创新,探索出具有指导性的诊疗方案,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更多的人。
【相关背景】
目前,重庆持续深化优质人才发展平台建设,高标准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与国内众多知名高校共建合作平台,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培育战略科技平台等,大力集聚高端创新资源。
我市还实行重点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等改革,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大健康等领域,组织推进基础科学研究、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
大家反映食堂的环境和饭菜味道不太好,园区于是装修了一个很时尚的食堂,并请来烹调技术好的厨师。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究员李婷与伙伴们不再为“一日三餐”犯愁了——
好的人才环境,总是把人才的小事当成大事来办
5月11日下午6点,沙坪坝区微电园。区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一楼,几名工人正在室内加紧装修。
房间大约有200平方米,充满现代感的吊顶设计、数十盏浅黄色的吊灯、黄色和绿色相搭配的座椅,配上吧台、卡座,活脱脱一个时尚餐厅。
园区吸引了很多科技公司入驻,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为了给大家提供更好的配套服务,园区专门装修了这个食堂。现场负责人说,5月17日,员工们就可以在这里用餐了。
对这件事,食堂附近的重庆吉芯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们纷纷点赞,研究员李婷便是其中之一。
建这个食堂,源于园区的广大员工前不久反映“现有的食堂在地下,环境不好,饭菜也不大合口味”。
“没想到,园区把这个问题当成了一件大事,立即行动,精心装修了一个餐厅。据说还要请很好的厨师来掌勺呢。”李婷十分感慨,“党委、政府对人才如此关爱,让我们有一种受宠的感觉。”
事实上,沙坪坝区党委、政府和园区经常上门征求意见、开展节日慰问、为公司协调办公场地、改善工作条件,已给李婷留下良好印象。
李婷是个重庆妹子,80后,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毕业以来,李婷一直在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公司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工作。她所在的吉芯公司,是整合中国电科相关技术资源成立的高科技企业。
“国家从上到下,都大力支持人才、支持科技创新,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干。”李婷说,近年来,重庆的人才环境越来越好,重庆英才计划项目支持人才自选课题研究,给了科技人员非常大的自由度——选题不设限、经费使用不设限,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课题研究,创新的氛围特别浓厚。重庆还有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等多种项目申报和支持渠道,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多通道,让年轻人有了更多出彩的机会。
李婷是公司的高级专家。她说,在相关领域,由于我们底子较薄,瞄准发达国家,大家正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努力追赶。为了早日攻克技术壁垒,大家常常夜以继日地钻研,反复做设计、验证及测试。“一旦进入攻关状态,那就像是打仗,不达目标,誓不罢休。”
这些年,在公司的培养下,李婷带领团队承担了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项目,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取得多项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成果,获得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团队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全国巾帼文明岗”等一系列荣誉。2019年,李婷入选首批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
目前,李婷团队在开展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任务的同时,对已有成果实施转化,努力将设计原型转化为产品,解决产品工程化过程的技术问题。
【相关背景】
近年来,重庆“近悦远来”生态日趋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更加优良,如设立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的“重庆市杰出英才奖”;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市领导带队走访慰问院士专家,定期开展休假、疗养、学术交流、国情研修等活动;出台“1+10”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方案,畅通特殊人才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分配改革试点,科技成果完成人享受奖励最低比例提升至70%;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出台人才安居实施意见,累计提供人才公寓3万套,定向配租住房6万套;开展“重庆英才服务卡”A卡与“天府英才卡A卡”互认共享等。
记者 陈国栋 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