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4月30日召开的2021年全市农村养老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获悉,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705.69万人、占比20.8%,已是典型的超老型社会。特别是农村地区,老年人口3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比例高达31.3%,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会议明确,下一步养老服务的攻坚重点在农村,将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让农村养老和城市养老同步发展。
农村成为养老服务体系薄弱环节
较城市而言,农村养老服务基础条件更差、农村老年人支付能力更弱、社会参与度更少,是整个养老服务体系的薄弱环节。
为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会议提出,我市将建好“三级体系”:在区县层面,推进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建设,每个区县至少建设1所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到2022年全市建成60所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基本实现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应护尽护。在乡镇层面,既要加强农村敬老院改造提升,满足有意愿入住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需求,又要同步建设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为辖区农村社会老人提供休闲娱乐、日间照料等基本养老服务,到2022年全市要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00个,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600所。在村级层面,要把互助养老点作为互助养老服务的前沿阵地,重点满足农村老年人就餐就医、保健娱乐等需求。
按农村老年人刚需罗列服务清单
会议提出,为提升农村养老的运营能力、保障能力、服务能力,我市将因地制宜赋能养老服务设施,根据农村老年人的刚需罗列项目清单。比如,在餐饮需求旺盛的地区侧重助餐服务,在康复理疗需求旺盛的地区偏重开放健康保健服务,在护理照护需求旺盛的地区增设护理服务床位,做到供需精准对接。
同时,适时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及时将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拓展到农村地区,提升农村失能人员护理服务的支付能力;适时完善高龄津贴制度,提高老年人福利补助标准。
为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我市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评比,力争到2022年全市培训院长主管1000名、养老护理员5000名,基本实现所有乡镇敬老院、农村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护理员均持证上岗。
为每个村级互助养老点配备助理
记者了解到,全市现有农村留守老年人56.7万人,空巢(独居)老年人57.14万户。目前,我市正着力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方式。
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起来后,当地将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依托村两委成员、村医、基层治理网格员等,为每个村级互助养老点配备专兼职养老助理,使站点“活”起来。
同时,民政部门还将指导农村培育为老服务志愿组织,探索推行“时间银行”“互助超市”等制度,发动农村党员、低龄健康老年人等组建志愿服务队伍,确保每个村有一支养老服务的基本力量。
记者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