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巴南区一品河百节电站上游近1公里处,引水渠旁的生态流量孔正“哗哗”地泄放河水。引水渠一侧的河床内,嶙峋的乱石与清澈的河水形成了独特的水景。
水流量是维持河湖生态系统的保障。3月1日正式实施的《长江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态流量保障制度,来提升河湖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西电东送”和小水电站密集开发,小水电站一度成为长江部分支流“毛细血管”减流、断流的主要原因。记者近日从市水利局了解到,近年来,我市着力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保护长江生态。如今,我市1000余座小水电站正走上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推进小水电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这是我们安装的生态流量孔,每秒下泄流量必须达到0.2立方米。”百节电站负责人赵小平指着一品河河道引水渠旁一个直径约30厘米的泄放孔说。
百节水电站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和西南山区大多数水电站一样,在电网尚未覆盖到村、镇之前,小水电站一度解决了山区老百姓用电问题。然而,为了发展经济,保证发电量,一些水电站将大坝所蓄河水全部引走,造成部分河段在秋冬少雨季节出现河流减水、脱水甚至断流现象,严重影响河流生态。
扶欢河是綦江河的支流,扶欢河綦江段有11.15公里河道,最高峰时有5座水电站。过去,由于未按规定泄放生态流量,每年枯水期都会造成1160米河道断流。同样,百节水电站上游的河滩在枯水期也因生态流量不足,造成河流减水、脱水,河滩裸露在外。
保障河湖生态流量,事关江河湖泊健康,事关生态文明建设,事关高质量发展。推进小水电站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一场小水电清理整改战役在巴渝大地全面打响。
生态流量泄放让河道重新“活”起来
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电站核查和综合评估,我市将1732座小水电站纳入了整改范围,其中保留66座、整改1418座、立即退出202座、限期退出46座。
对于要求立即退出的电站,全面停产解网并注销审批手续;限期退出类电站则核定生态流量,安装泄放设施,保障河流生态用水。
綦江区从2017年开始对生态流量“问题电站”逐一落实整改,于2018年底全面完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建设或改造,其中就包括扶欢河上的3座电站。
巴南区一品河百节电站段河床宽、落差大,即使生态流量充足也不易形成积水。当地因地制宜,设置了3级生态堰坝,保证了河流的延续性。曾经被水电站拦走的水,重新奔涌在河道上……截至2020年底,我市全面完成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
每年约新增泄放生态水量104亿立方米
市水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整改,全市消除中小河流减脱水河段2834公里,每年约新增泄放生态水量104亿立方米,我市河流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过去,小水电站为了实现更大经济利益与河流争水;现在,为了流动的河水,小水电站主动让利生态。
垫江县针对龙溪河垫江段5座电站影响河流生态用水的情况,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县里将5座电站都租了过来,将过去发电量考核从设“下限”改成设“上限”。5座水电站每年的“上限”发电量还不到过去的一半。不仅如此,过去“只管发电”的水电站任务变成了“生态优先”,还承担起了水域清漂、查处污水偷排等责任。
丰都县开展河流健康评价,查找出影响龙河自然生态格局的关键薄弱环节,引导沿河电站企业让利生态,龙河(丰都段)约23.6公里水域因此终结了22年常年断流的历史。龙河(丰都段)成为我市唯一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河湖的河流。
目前,我市已建成市级生态流量监控窗口,33个区县已建设小水电生态流量在线监控平台,每个小水电站是否按核定基流泄放,后台一目了然。同时,我市正研究和制定全市鼓励小水电退出补偿机制,确保在2022年完成限期退出类电站的退出任务。
记者 龙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