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全国两会

代表委员关注校外培训热—— 治理校外培训乱象应标本兼治

  • 重庆日报 2021-03-10 10:40

(图片来源:重庆日报)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掷地有声。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受到各方诟病的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的各种乱象,迅速成为会场内外关注的焦点。校外培训各种乱象如何有效整治?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如何切实减轻?来自教育界的代表委员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一边市场红火,一边乱象丛生
  
  说起近年来的校外培训市场,用“火爆”一词形容毫不为过。校外培训市场究竟有多火?中国教育行业某权威报刊近日在其官微上开展问卷调查,参与调查的近4000名家长中,约92%给孩子报了校外培训班,超半数家庭每年校外培训支出超过1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希娅对此深感忧虑。她说,目前在电视、手机、楼宇电梯广告等媒介平台,充斥着大量在线学习产品的广告宣传,“××帮”“×辅导”“××课堂”等广告铺天盖地,“找一线名师,学解题大招”“想要好成绩,就找好方法”等广告词不绝于耳。
  
  一边是热度不减,一边却乱象丛生。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副主委、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就有“身边的故事”:他的朋友给孩子报培训班,上了不到10节课,培训机构就跑路了。随着市场的扩张,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退费难”“资质差”等违法违规、侵害学生和家长合法权益的行为屡见不鲜。
  
  刘希娅更关注一些培训机构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上的乱象,“内容上超前超纲,方式上应试刷题,这些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她指出,部分机构以由难到易的套路式教学,让学生在短期学习中获得“拔苗助长式”的“伪成功”,满足家长急于求成、望子成龙的心理。而家长间的攀比、不顾孩子的特点盲目跟风,引发“全民学奥数”“一周七天都要上培训班”等教育痛点。
  
  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幸事,还是成长的烦恼
  
  “校外培训的兴起,对小学生来说原本是一件幸事。”刘希娅坦言,无论是作为兴趣特长的培养拓展,还是学业上的培优补差,校外培训都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王本朝也肯定合法合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允许教育社会化,这一点无可厚非。”
  
  那校外培训是如何“变质变味”的呢?刘希娅进行了分析。目前大学、高中、初中各学段评价机制和招生政策不尽科学。高校尤其是一流高校录取看重学生的竞赛成绩,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风向标”;小升初、初升高也普遍将竞赛成绩作为重要招生指标。学校又以各种名义组织考试变相“掐尖”,造成各类“小升初”“初升高”衔接的校外培训盛行。
  
  更有甚者,培训机构和学校形成利益链,培训机构充当学校的“招生办公室”,以竞赛证书、考级证明、培训机构考试成绩等作为招生入学和分班依据。再加上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教育市场,各种线上培训层出不穷,更加剧了全社会的教育焦虑,“幸事就变为了烦恼。”
  
  她表示,在全国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校外培训反其道而行之,成为了应试教育、超前教育的“主阵地”,现象值得警惕。
  
  王本朝也持相同观点,校外培训机构不应是推动应试考试的“助燃剂”,增加家长和学生负担的“增压器”,更不能成为个人或者培训机构利益的“产出机器”。
  
  市场该如何整顿,学校该如何作为
  
  “校外培训机构需要治理,尤其是‘智理’。”王本朝表示,要坚持问题导向,开动脑筋想办法,针对无证无照、应试倾向、超纲教学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首先着手治理。明确市场监管、民政、发展改革等部门责任,细化机构设置标准、监管内容、培训人员资质等细则。教育、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联合执法,及时查处和清理违规违法的培训机构。
  
  刘希娅认为,除了整治校外培训机构外,还要想办法推动学校评价改革,切断校外补习与学校升学的利益链条,实现治标又治本的功效。她表示,学校要继续保持教育定力,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立足孩子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心平气和办好教育,落细落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尤其要优化教师评价,不将学生学业成绩作为教师业绩考核的唯一标准。
  
  “学校才是学生教育的主阵地。”她建议,学校要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方法、丰富教育资源,提升专业领导力,以显着的育人效果带动家长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方法策略,让家长和学生逐步从校外培训中挣脱出来,把孩子肩上过重的学业负担减下来,更好实现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
  
  文|张珺 周尤

编辑:胡婷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