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全国两会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吁请支持重庆开展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 重庆日报 2021-03-07 09:47

沙坪坝沙滨路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三标段道路主体有序施工,预计6月完工(重庆日报资料图片 钟志兵 摄\视觉重庆)

  核心提示

  由于长期面临过境洪水与当地洪水的双重威胁,目前重庆的城市防洪能力与其特定地位和重要性尚不相称,影响了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重庆市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围绕“1年补急需、2年强弱项、5年成示范”的目标,提出了26项任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扭转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不协调局面,为全国其他沿江城市推进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2020年8月18日到22日,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导致重庆主城“两江四岸”及周边城区严重积水,也引发社会各方对重庆防洪能力的关注。

  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下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是长江中上游和下游防洪保安的关键节点,肩负保护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的政治担当和上游责任。然而,由于长期面临过境洪水与当地洪水的双重威胁,目前重庆的城市防洪能力与其特定地位和重要性尚不相称,影响了城市安全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

  今年全国两会,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吁请,支持重庆开展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试点工作既是重庆所需,也是国家所需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其安全屏障状况对于长江经济带建设至关重要。

  面对去年8月的防汛大考,重庆强化上游意识,勇于担当作为,统筹做好各项工作,以防汛抗洪的扎实成效,在超长汛情中发挥了“稳压器”作用,为缓解三峡水库防洪压力、确保长江中下游防洪安澜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暴露出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短板弱项。

  去年8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科学防洪调度,做好抢险救援、生产恢复等工作,并同意重庆市加快研究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思路。

  按照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部署,市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共同研究制定了《重庆市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开展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试点实施方案》。

  试点工作围绕“1年补急需、2年强弱项、5年成示范”的目标,提出了26项任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扭转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不协调局面,为全国其他沿江城市推进统筹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仍存在机制不完善、资金缺口大等问题

  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认为,本次试点工作对推动长江流域防洪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是重庆所需,也是国家所需。

  联名提案指出,目前试点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但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完善、保障措施不够等问题和困难,特别是试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总投资为750亿余元的68个试点项目(包)中,仅有约130亿元明确了资金来源,还有620亿余元未明确资金来源,而且在国家层面至今尚未对试点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项目推进难度较大。加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亟待国家相关部委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

  呼吁国家相关部委从5个方面支持重庆试点工作

  在联名提案中,委员们呼吁国家相关部委支持重庆开展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建议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将试点工作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将试点工作纳入行业“十四五”规划。

  建议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加强统筹协调,成立国家层面的试点工作部市联席会议协调机制,督促指导重庆市推进试点工作。

  建议给予政策机制倾斜。由财政部倾斜支持新增政府债务限额,支持试点项目融资不计入政府债务管控范围;由水利部支持建立涉河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建议增设试点专项资金。由财政部支持安排试点专项资金,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结合中央预算内资金等已有渠道给予试点项目倾斜支持;由国家开发银行研究设立试点专项贷款资金,支持项目建设。

  建议支持提升防洪能力。由水利部统筹考虑重庆和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优化实施长江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特别是三峡水库调度方案,同意实施三峡生态调节堰(闸),倾斜支持水文现代化建设。

  文丨戴娟 周尤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