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2021全国两会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传递中国发展信心 为推动产业发展指明方向路径

  • 重庆日报 2021-03-06 09:34

陈金山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经信委主任陈金山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他认为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实在、很接地气,特别是在推动产业发展领域,向外界传递出了中国发展的信心,也为我们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引擎动力和支撑作用

陈金山认为,一直以来,科技创新都是我们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正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的工作中指出,要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更好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引擎动力和支撑作用。一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重点产业链,逐链梳理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技术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配置创新资源。二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引导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制造业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有效开展协同创新,着力解决产业链卡脖子和短板环节,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供给。三是打造一批孵化平台。依托各类开发区及有条件的特色工业园区,新建一批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孵化载体,广泛开展企业培育活动,做大做强孵化平台,构建创新孵化生态系统。四是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深入实施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倍增计划,全力构筑以国家级和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实验室以及独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等为重点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研发准备金制度,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领域研发的投入。

  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

陈金山认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从我国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制约产业发展最大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元器件和技术基础等产业基础领域,而这些基础领域直接决定着最终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乃至产业发展安全,是整个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最应该强化和弥补的领域,如果做不好,我们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都无法实现。

  因此,必须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产业链提升、供应链稳定,构筑更加稳固和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一是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图谱。重庆要围绕重点支柱产业梳理形成33条重点产业链,建立完善的工艺技术图谱、产品图谱和企业图谱,逐链梳理链条中的缺失部分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做强长板,补齐短板,增强产业链竞争力。二是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围绕重点产业链,狠抓基础零部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等本地供给,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实现堵点技术突破和可持续迭代,全力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强化“链长”责任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负责人”的工作模式,统筹协调解决好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的需求对接、项目引进、要素保障、企业帮扶、困难化解等问题,形成闭环工作机制。

  进一步推动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革命性的

陈金山认为,智能制造作为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长远的、革命性的。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发展工业互联网,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大5G网络建设力度,丰富应用场景。这高度契合了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把智能制造作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开展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化装备普及、工业软件运用及企业上云,推动生产管理与生产制造全面自感知、自优化、自决策、自执行,实现生产设备、产线、车间及工厂智能运行,建设一批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切实发挥标杆示范作用。二是推进基础网络建设。完善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功能,推动一批二级节点建设并接入;加快5G网络基站建设,推动一批“5G+工业互联网”先导应用项目。三是完善工业互联网体系。深入推进十大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工程,构建龙头平台引领、综合和专业平台同步发展的格局。引导企业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开发工业软件和App资源,完善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

  重庆要勇担“上游责任”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陈金山表示,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绿色发展作为一个新的产业、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重庆要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要强化勇担“上游责任”的使命担当,坚持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持续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在本质上提升绿色低碳水平。重点培育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等消耗低、效益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化解过剩产能,运用工艺、能耗、质量等综合标准倒逼落后产能淘汰。二是持续推动绿色改造。紧紧围绕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提升,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重点加快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企业工艺革新,实施系统节能改造。推广清洁高效制造工艺,引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原料,实施清洁技术改造,从源头削减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三是持续发展绿色产业。全力构建以绿色节能产品、新能源产品、节能环保装备为主导的绿色产业体系。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体系,强化能源节约、污染治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新型绿色产品研发,推动关键技术和成果产业化。四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突出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推进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广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扩大工业固废的消纳利用能力。围绕废钢铁、废铝、废旧轮胎等主要再生资源行业,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

  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是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直接表现

陈金山认为,市场主体是经济的源头活水,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是产业整体水平提升的直接表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发挥大企业引领支撑和中小微企业协作配套作用。我们要充分整合现有政策资源,促进市场主体做优做强,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增长增添底气和动能。一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围绕支柱重点产业和梳理确定的33条产业链,每个支柱产业遴选3-5家“头雁”企业、每条产业链确定1-2家“链主”企业,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研发创新、要素保障、人才供给等多方面给予资源倾斜,加快培育一批在细分行业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领军企业。二是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建立各行业细分领域“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和“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组织开展“大手牵小手”行动,推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订单共享、产能对接。三是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支持建设一批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的楼宇产业园,创建一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具深度、更加精准的对接服务。

  进一步稳定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政策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必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

陈金山说,去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扶企惠企的优惠政策,对全国经济平稳运行起到了极大的支持作用,企业担心这些政策一旦全部退出会对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专门做了安排,强调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本着这一思想,为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元气、增强活力,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减税政策、继续强化就业政策,并通过改革的办法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这些政策的实施,打消了企业的担忧,必将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与信心。

  对此,结合产业发展,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好惠企减负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各类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加强政策落实跟踪调度和分析评估,切实发挥政策最大效应。二是扎实开展降低企业用能、物流、融资成本行动。强化企业用电诊断,帮助重点工业企业降低用电成本,积极协调能源企业对用气量较大的制造业企业实行更加优惠的价格政策,切实降低用能成本;畅通多式联运,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降低物流成本;夯实完善银企对接平台,强化资本市场培育,优化基金使用方向,继续实施好商业价值、应急转贷机制、票据贴现、担保增信等融资举措,切实降低融资成本。三是强化困难企业帮扶。继续抓好停产半停产企业帮扶工作,通过政府和市场两只手共同发力,帮助企业复产止滑、走出困境。扎实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坚持分类处置,逐笔制定方案,切实加快清偿进度。四是深化工信领域放管服改革。对标世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持续推动实施“三零”“三省”“六减”服务,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用电、用气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文|颜若雯

编辑:何婷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