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热腾腾的年夜饭香飘四溢……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了。这是个特殊的春节,许多外地朋友,为了支持疫情防控,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放在了心底,选择留在重庆就地过年。
还有许多春节坚守岗位的劳动者们,比如铁路工作者、环卫工、餐厅的服务员、市场的商贩、抗疫前线的医生、寒风中的警察……他们都在岗位上过了一个“在本地却不在家”的年,是他们的“缺席”,保障了我们的“团圆”;是他们用爱,守护了千万家。
民警张龙勇:
群众平安,就是我最好的节日
红旗河沟派出所民警张龙勇是四川成都人,这个除夕夜,他因为值班,不能与家人团圆。他与同事们在派出所匆匆吃完年夜饭,又投入到工作中。
晚上8点刚过,正在巡逻的张龙勇接到群众报警,有个孩子走丢了。原来,市民李先生一家在洋河中路一家餐厅吃年夜饭,李先生5岁的女儿盈盈(化名)吃完饭后在附近玩耍走丢了。
“5岁小女孩,穿着红色羽绒服,扎着一个冲天炮的小辫子,快联系附近单位帮忙寻找。”问清楚情况后,张龙勇立即与所里的同事沟通,发动周边力量进行寻找。仅过了10多分钟,就有好消息传来,一小区的保安发现了小女孩。
“从警11年,基本上除夕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只要群众平平安安,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节日。”成功处置完这起警情后,张龙勇又踏上了巡逻的路途,虽说不能与家人团圆有些遗憾,但是他说,能看着万家团圆、平平安安,他也很高兴。
乡村医生潘世洪:
摩托车上的除夕夜
“吃饭喽!”2月11日下午6点过,潘世洪回到家中时,饭菜已经上桌。潘世洪平时负责花桥镇龙坪社区、花桥社区4000多群众的健康服务。行医30多年,每年除夕几乎都没能在家吃上完整的年夜饭。
今年,潘世洪的父亲80岁了,他特地提前去福利院为两位老人用完药,挤出时间来陪父亲吃年夜饭。
潘世洪刚端起饭碗,社区居民黄中明因烫伤打来求诊电话。“烫伤拖不得!”潘世洪顾不上吃饭,跨上摩托车就走。儿子连忙拿了一个苹果、一瓶矿泉水递给他。老父亲在一旁连声叮嘱:“天黑了,慢点!”
赶到黄中明家,潘世洪来不及喘口气,他放下药箱就开始为黄中明烫伤的右手腕敷药、包扎。
“让你大年初一都不得休息哦?”黄中明有些不好意思。
“你痛,我也不安心噻。”潘世洪说。
忙完后,黄中明一家人要留他吃晚饭。潘世洪说,后面还有好几个病人等着弄药,耽搁不得。
潘世洪说,只要病人有需求,哪怕凌晨一两点,他也会出诊。
气矿工人万军:
让千家万户的年夜饭更丰盛
从2月11日16∶30开始,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两路中心站站长万军就带着8位同事开始了晚间用气高峰的设备巡检。两路中心站内8条管线交汇,直供重庆燃气集团、长安集团、江北机场、凯源公司等7家城市燃气、工业用户。
“这个点位之前出现过泄漏,要重点检查。”万军一边向同事交待注意事项,一边仔细看着仪器仪表上的各种读数。这些设备的正常工作,涉及到主城区七成居民的用气,可不能出半点差错。
17∶30,对讲机里突然传来压力监测部门的通知:“重庆燃气1套高孔阀压力出现波动,尽快检查。”
“收到!”万军表情凝重起来,赶紧带队前往压力波动处。
“每个注脂阀都要检测一遍,一定要仔细。”万军和班员分头行动,一边认真检查每个关键位置,一边讨论分析着所有容易泄漏和忽视的点。
等完成全站所有阀门、设备的安全排查,处置好压力问题,已经过了1个小时。万军这才长吁一口气,继续开展正常巡检。
这是万军在站上度过的第15个春节。对他而言,过年期间的安全管理、供气保障措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已烂熟于心。但对出现的任何临时状况,哪怕只是极小的问题,仍会让他如临大敌。
万军说,工作20年以来,他没在家中吃过几顿年夜饭。他希望和同事们的坚守,让千家万户的年夜饭更加丰盛。
变电站运维工人戚瑞祥:
确保市民的除夕夜“亮亮堂堂”
2月11日,位于铜梁区二坪镇二郎村的500千伏铜梁变电站主控室,变电站运维人员戚瑞祥正逐一检查各设备的运行指示灯是否亮起。“运行指示灯都亮了,报警灯没有亮,一切正常。看起来今天可以过一个轻松的除夕夜。”戚瑞祥告诉记者。
25岁的戚瑞祥是青海人,从事变电运维工作近3年。今年除夕,他与同事驻守在群山环绕的500千伏铜梁变电站。
虽然因为工作和疫情防控原因没回家,戚瑞祥心中还是充满了对亲人的牵挂和歉意。“每一年的春节保电工作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作为骨干电网的运维人员,必须24小时坚守在变电站现场。”戚瑞祥说,除夕夜正是千家万户吃年夜饭的用电高峰时段,电力负荷大,运维人员更是寸步不能离开变电站。
“为了确保市民的除夕夜‘亮亮堂堂’,吃上团圆饭,欢欢喜喜看春晚,必须有人坚守岗位,这也是电力人的职责所在。”戚瑞祥说。
据了解,这个除夕,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的16座500千伏变电站,有150余名运维人员值守。
文丨周松 彭瑜 白麟 崔曜 蒋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