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是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的最后一天,考生们参加了化学、地理、生物等科目的考试。接下来,如何进行复习备考,记者采访了我市部分一线教师。
化学:避免盲目刷题,规范答题书写
“化学试题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通过真实情景,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践行核心素养。”重庆外国语学校化学教师何佑伟分析。
后期复习中,何佑伟建议注重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课程标准,重视回扣教材。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熟练掌握教材出现的实验模型和典型习题。二是进行专题复习,建立思维模型。如陌生方程式的书写、有机物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等。三是精做高考真题,避免“题海”战术。以往年真题为素材,仔细揣摩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关系,避免盲目刷题。四是适当定时练习,规范答题习惯,对“套路”问题,可适当进行储备。
地理:通过“图文表”的深入解读考查学生综合思维
重庆一中地理教师吴文成称,本次试题通过全面的“图、文、表”素材引导考生进行综合思维应用、考查考生学科综合方法和综合能力。
在接下来的复习中,吴文成建议:要关注具体的地方地理现实,结合时政热点,以具体的案例来承载学科的高远立意。要构建起跨知识点、跨章节、跨册、跨版本的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做到无死角和盲点。还要根据《新课标》和《地理教材》全体系梳理各个知识点,在一定量的试题训练过程中,总结地理试题的命题规律(如方向、技法、设问等),提高应考能力(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
思想政治: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养成解题反思习惯
重庆一中思想政治教师王刚认为,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首先要善于透过现象把握内在本质联系,在试题训练中探究答题思路和答案逻辑,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突破。其次,要养成解题反思习惯,通过反思达到领会知识、畅通思路、提高悟性、突破创新的高阶思维目标。此外,要进一步明确答题的几个关键过程:输入—加工—输出,即运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获取材料有效信息;结合设问,调用学科知识和学科思维对材料进行整合加工;运用学科术语对答案进行阐述。
生物: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基础知识网
“此次试卷突出了主干基础知识理解层面的考查,强调实验技能的考查力度。”对于接下来的复习备考,重庆外国语学校生物教师季涛建议,要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构建综合知识网络,重视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阐述。还要从基本规律入手,培养综合思维,在高中生物学中,体现得比较多的基本规律是“统一规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统一、微观与宏观相统一等。三是从热点话题入手,提高迁移知识的能力。在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关于热点问题屡见不鲜,这类题型重在考查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三者关系理解方面的内容,同时更是考查如何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释、解决现实生活以及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物理:重视模型在解题过程中的功能
针对学生接下来的复习和备考,重庆外国语学校物理教师李熙凯建议,要紧扣最新的课程标准,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规律,关键实验和习题中的经典模型,以“中档题”为主进行复习。关注近期与物理有关的热点问题,早做准备。除进一步建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之外,有意识地训练将常见模型和实际情景建立关联的能力。规范书写,特别在书写解答题时,一定要画准受力分析图或过程分析图,写清对象、过程、规律、答案四个要素。挑战高分的同学,要适度加强建模能力和运算能力的训练。
文丨匡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