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风正巴渝网公布了五届市委第六轮巡视市生态环境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审计局、市政府外办的整改进展情况。
市生态环境局: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以巡视整改为契机,聚焦主业,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个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一是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贯彻“三个治污”总要求,落实“中字头”督察整改任务,做优生态环境。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截至2020年12月31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3天,生态环境质量达历史同期最佳水平。二是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全国率先发布“三线一单”,严格执行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1公里、5公里产业管控政策,绿色发展本底更加厚实。三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协同共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累计完成中央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43项。全面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减排、碳强度下降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约束性指标,为高质量发展腾出环境容量。
市城市管理局:以巡视整改深化“大城三管”
市城市管理局党组针对巡视指出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工作重要论述存在短板”问题,深化“大城三管”,提升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管理水平,城市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正朝着“山清水秀城美、宜业宜居宜游”目标迈进。一是“大城细管”推动管理精细化。编制、报审城市人行道、隧道、园林绿化等城市管理标准及政策性文件23项。开展集中清障行动,保障城市正常运行。“马路办公”纵深推进,共发现整改问题54.9万个,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打造更多更美的山城“挂毯”。二是“大城众管”提升管理人性化。主城中心区建成人行道示范段340公里。建成“劳动者港湾”660个。推进“门前三包”“五长制”,主城中心区建成“门前三包”示范道路78条。开展了城市“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三是“大城智管”引领管理智能化。城市建成区数字管理覆盖率达93%。12个智慧城市管理政务信息化项目有序推进。完成渣土智管试点应用建设。推进了市管市政跨江大桥、隧道在线监测系统建设。
市审计局:更好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市审计局党组针对巡视指出的“发挥审计监督‘治已病、防未病’作用存在差距”问题,坚持双向发力、标本兼治,确保巡视整改走深走实,推动全市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一是摸清底数拓展全覆盖广度。通过调研摸底制定实施意见,明确各类审计对象全覆盖范围、频次和周期,加强行业性审计,全力拓宽审计覆盖面。二是提升质效增强“治已病”能力。强化审计项目全流程质量控制,实现对40个区县审计局质量检查全覆盖。提炼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建议,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撑。三是强化整改发挥“防未病”作用。提请市委审计委员会印发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构建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和监督闭环,审计整改率较2019年提高6个百分点。四是贯通协作构建大监督格局。落实审计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巡视巡察等的贯通协作机制,与财政、国资监管部门建立季度会商制度,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形成合力。
市政府外办:加强统筹谋划,更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市政府外办党组以巡视整改为契机,加强全市外事工作统筹谋划,以更大力度、更大作为推动对外交往工作。一是以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为引领,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印发实施《重庆市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统筹推进33个市级部门和25个区县的130余项任务。二是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机遇,拓展对外工作新内涵。共同举办2020川渝港澳青年双创联动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联合筹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球推介活动。三是以做好常态化涉外疫情防控为职责,展现对外工作新作为。织牢防输入闭环网络。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助力推动复工复产。四是以涵养外交外事资源为重点,增添对外工作新动力。成功申办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数字经济产业论坛。新增4对国际友城。
文丨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