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就医方面,5年来有哪些变化?12月29日,市卫生健康委举行“十三五”期间重庆卫生健康工作成效新闻发布会,重庆已全面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其中,建成44家“智慧医院”,可实现30分钟内的分时段预约。
全市1365家公立医疗机构
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
据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王卫介绍,在结束60多年“以药补医”历史的基础上,2019年全市1365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在基层,重庆积极探索县域医共体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初步建立。
彭水县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孝前说,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该县实施了基层医疗机构集团化管理改革,统一提取成员单位10%的业务收入和10%的医疗纯收入,整合闲散资金、卫生事业经费等构筑“资金池”,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更新、人才引进培养、人员意外伤害保险等。“十三五”期间,该县累计安排使用“资金池”资金近3亿元,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及行政村卫生室标准化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彩超、DR等数字化影像系统全覆盖。
来自市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疗卫生机构达21058个,每千常住人口实有床位数7.42张,全科医生数量提前达到国家标准。全市三甲医院增加至39家,覆盖24个区县,每个区县至少有1家二甲以上医院,全面建成“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卫生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均等化水平全面提高。
建成45家“美丽医院”
提升群众满意度
2018年以来,我市开展了以“环境美、服务美、人文美”为主要内容的“美丽医院”建设,将医院环境绿化、厕所、食堂、停车、便民设施等10个重点领域作为建设内容,旨在全面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目前,全市共评选出45家“美丽医院”建设示范单位。
2018年起,我市还在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范围内开展“智慧医院”示范建设,目前总数已达44家。在上述医院中,市民可享受到30分钟内的分时段预约、院内智能导航、就诊信息1分钟内推送和查询、多点位自助挂号缴费和打印、无线网络覆盖、在线诊间支付等便民服务。
“患者等候时间明显缩短。”王卫说,在44家“智慧医院”中,平均门诊或检查时间降低至20分钟以内;通过开展预约入院和预出院服务,实现患者一站式办理入院出院手续,流程由90分钟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群众受益度很高。”重医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举例说,2016年以来,该院已为患者提供非急诊全预约挂号、分时段预约诊疗和检查、自助打印和查询等自助服务3076万人次,每天移动支付2.3万笔。
目前,全市远程医疗协作网覆盖138家医疗机构,近五年提供远程医疗服务超过51.3万例次。
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
补助标准提高到74元
据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争取中央资金33.55亿元,全力实施全民健康保障建设工程、十大健康惠民工程等项目,建成投用市妇幼保健院冉家坝院区、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等一批市办医疗机构。截至2020年,全市医疗机构业务用房面积1380.83万平方米,比2015年增长25.3%。
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上,我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儿童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功能性脑疾病重点实验室。
“公共卫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今年的74元。”王卫说。
据了解,2019年重庆人均预期寿命达77.85岁,孕产妇死亡率10.70/10万,婴儿死亡率3.3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4.82‰,4大主要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西部地区领先地位。
文丨李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