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三五·我们的故事

一方砚台一年卖了上百万元——重庆市级非遗“合川峡砚制作技艺”传承人易宗成的故事

  • 重庆日报 2020-12-14 10:19

易宗成在工作室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得意之作(赵迎昭 摄)

  “晚上7点半就要直播了,还是有些激动。”近日,当记者来到合川区文峰古街时,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师、首批重庆市级非遗“合川峡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近期获得“最美巴渝工匠”提名的易宗成,正在直播区布置合川峡砚作品,为晚上的“2020钓鱼城旅游文化节之云游古城”直播作准备。

  展台上的合川峡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形似南瓜、葫芦、书简,有的雕刻出钓鱼城护国门等合川名胜古迹图案。“虽然今年遭遇疫情,但合川峡砚销售额比去年还要多,我们的销售额能超过100万元。”易宗成笑呵呵地说,“一方砚台能产生这么好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几年前不敢想象的。”

  合川峡砚始于宋代,兴于明代,传承至今,是巴渝三大名砚之一。易宗成回忆,2013年他在文峰古街开店之后,连续8个月销售额为零。短短几年,合川峡砚是如何“逆袭”的呢?

  上海世博会上

  600多方砚台被客商抢购一空

  易宗成的工作室,就是一个砚台艺术博物馆。上千方砚台见证了他的成长和合川峡砚30余年的发展。

  易宗成今年52岁。上世纪80年代,他到原合川柳坪福利工艺美术厂打工,拜该厂工艺美术师易宗毅为师,学习峡砚雕刻技艺。“当时,工厂主要雕刻骨灰盒和砚台,产品远销日本,经济效益非常好。”易宗成回忆,“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师傅月收入能达到400多元,那时一斤猪肉才几毛钱,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师傅收了70多个徒弟。”

  易宗成坦言,自己学习峡砚雕刻,就是为了“挣大钱”。“当时,师傅比较保守,我们学习大多靠自己摸索。”他说,上世纪80年代开采石材、雕刻砚台都靠手工,是一件苦力活。即便如此,易宗成还是爱上了这门技艺,“我觉得峡砚不是商品,而是艺术品,我梦想着创作出100方砚台,在年老时可以展示出来。”

  靠着艰难摸索和练习,易宗成掌握了合川峡砚的雕刻门路,也依靠这门手艺过上了幸福生活。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月收入能达到六七百元。

  直到2010年时,合川峡砚都还是畅销货。“我当时就职的公司参加了上海世博会,参展后,公司600多方砚台被客商抢购一空。”易宗成说。

  “不创新就没有出路”

  从一度沉寂到年销超百万元

  2012年底,受到多种情况的影响,包括合川峡砚在内的国内众多名砚,销售遭遇很大冲击。这时,合川峡砚的传承人只剩下10余人。收入骤减之后,易宗成还是决定坚持下去,“我实在舍不得这门手艺。”

  2013年初,易宗成在文峰古街租了一个门市展销合川峡砚。“开业之后连续8个月,门市一方峡砚都没销售出去。”他回忆,当时彭水县的朋友邀请他去雕刻墓碑,月收入1.2万元,“这个诱惑很大,但我思考了几天后还是拒绝了。”

  很多亲朋不理解易宗成为何拒绝。“合川峡砚和奉节夔砚、石柱金音石砚并称巴渝三大名砚,我不忍心让合川峡砚这门传统手工艺失传。”让易宗成感到欣慰的是,2013年8月,合川一位市民一次性购买了7方砚台,售价2万余元。吸引这位市民购买的,是峡砚精致的手工雕刻和温润如玉的质感。

  如何才能把砚台做得更受藏家欢迎?易宗成意识到,“不创新就没有出路,此前很多工匠思想比较保守,几乎没有看到峡砚的文化价值,生产的峡砚大多装饰繁缛,现代人已经不喜欢这种风格了。”

  2014年起,易宗成开始到全国名砚产地参观学习,和端砚、歙砚等制砚大师交流切磋。他发现其他砚台石材颜色丰富,而合川峡砚全是淡雅的黑灰色。于是,他开始在颜色上做文章,在为砚台上蜡后,他还在砚台表面进行平刻,以此凸显砚台的立体感,“这样的作品很受藏家欢迎。”

  易宗成还拒绝数控雕刻,并在图案上下功夫,通过打、凿、刻、挖、钻等多种技法,合川名胜古迹等圆雕或浮雕图案成为作品的点睛之笔,“图案追求少而精,更加注重艺术美感。”在工作室创作砚台时,常有不少游客前来围观,这也提升了合川峡砚的知名度。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合川峡砚的销售额逐年递增,今年能超过100万元。”易宗成说。

  让非遗活态传承

  期待峡砚成为靓丽的城市名片

  文峰古街一间120平方米的展厅内,200多方砚台讲述着易宗成和徒弟传承合川峡砚文化的故事。“再过一段时间,这座砚雕艺术馆就要开馆了。”易宗成说,艺术馆开放后,观众可欣赏他数十年来收藏的砚台,以及他和徒弟创作的砚台,还能体验砚台雕刻。

  说起徒弟,易宗成非常自豪,“2013年至今,我已收了13个徒弟。”徒弟中,有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信息学院等高校的学生,以及热爱传统文化的市民。“今年8月,川美油画系一位大二女生拜我为师,这个苗子非常不错。”易宗成说,很多人喜欢这项非遗,不再是单纯地为了生计,而是被其文化底蕴所折服,想通过学习增长技艺、提升文化修养。

  43岁的合川市民张毅自幼喜好艺术,在兰州出差时,他喜欢上了洮砚艺术。回到家乡后,得知易宗成免费收徒,他踊跃报了名。“非遗传承迫在眉睫,希望有更多人爱上这门手工艺,把合川峡砚更好地传承下去。”他说。

  除了收徒外,易宗成还到学校授课,让青少年感受到古老非遗的活力。通过“双晒”活动,合川峡砚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希望合川峡砚名气更大,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对此,易宗成信心满满。

  文丨赵迎昭

编辑:陈怡璇
最新发布的信息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破难点堵点 重钢探索盘活境外资产(2025-01-12)
【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 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重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去年前11月 重庆民企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268.5亿元(2025-01-12)
【文化中国行】巴山蜀水间 考古新发现——2024年度川渝地区十大考古发现榜单发布(2025-01-12)
【动态】动车“体检”迎接春运(2025-01-12)
【动态】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在渝深入研讨 推动红岩精神研究绽放更耀眼光芒(2025-01-12)
【动态】2025央视《和美乡村新春会》落地重庆 以沉浸式赶大集、办年货、赏非遗和精彩演出打造新春盛会(2025-01-12)
【唱好“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共绘成渝协同发展新图景(2025-01-11)
【唱好“双城记” 打造增长极】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2025-01-11)
【动态】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将于2025年1月18日至21日召开(2025-01-11)
【动态】重庆第1眼 | “数字重庆”进阶录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2025-01-11)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