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统筹推进贫困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贫困地区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加快推进。特别是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实施了水源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规划投资1200亿元,拟实施185个重点水源工程,计划实施100多座水库,其中60%以上的项目涉及贫困区县。
如今,全市已累计建成农村供水工程44.9万处,覆盖农村人口2350.6万人。集中供水率达88%、自来水普及率达86%,农村人口供水入户比例达到97.5%,农村供水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重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已达到了国家脱贫攻坚现行标准,实现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动态清零,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已全面解决。
巴南区南彭水库
全覆盖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 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解决农村贫困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关系着贫困群众能否喝上放心水,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色。
自2018年全国打响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脱贫攻坚战以来,重庆按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快进键,市水利局把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作为保基础惠民生的重要政治任务来抓,聚力攻坚补齐农村饮水基础设施短板。同时建立了“专项核查、行业普查、市级督查”动态监管机制,全覆盖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做到不漏一户不掉一人,让因水致贫的故事彻底成为历史。
“水从渠里走,人在山上愁”。奉节县平安乡是有名的缺水地区,每年逢冬春旱,不少村民得靠政府送水才能解决人饮问题。缺水,成了平安乡攻坚深度贫困的根由。天上接、河里抽、地下钻、专车送……从2017年8月起,在水利部门和当地政府的努力下,一场水利脱贫攻坚战在这里打响:建集中式、分散式供水工程、泵站提升、钻探地下水、整治旧病塘、抗旱池等措施。当地干部群众用两年时间解决了2万多名群众的饮水问题,如今的平安乡实现了自来水供给。
垫江县坪山水厂
兴建水利工程补齐水源短板 助力产业大发展
仙女山镇是武隆区的旅游大镇,几乎全域的发展都要依托旅游业。但在过去,当地却因为缺水根本无法发展旅游业。
水利兴,百业旺。近年来,在水利部门大力支持下,武隆区按照“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原则,在仙女山片区布局建成了7座水库,为旅游业发展做好配套,激活了仙女山的旅游活力。缺水难题解决后,武隆仙女山旅游业发展如虎添翼。如今,这里已成为重庆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高峰期日接待游客10多万人。
水是农业发展的命脉。同样是因为缺水,丰都县三建乡扶贫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水利部和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的帮扶下,重庆市水利局派出水利专家为当地找水源、兴水利,全力解决全乡产业发展缺水的关键问题。通过兴建骨干水源工程、建小型水利设施和实施全域产业水系配套工程,三建乡建成了高效节水产业水系配套项目,还发展起了笋竹、青脆李、猪腰枣等扶贫产业。
石柱县农村居民用上自来水
全面落实水利工程管理责任 把好农村饮水安全的总闸门
巫山县抱龙镇洛阳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过去只能“望天吃水”。2013年起,当地引来山泉水修建了12口饮水池,让老百姓用上了自来水。但由于没人管护,大家争着用水,没过多久,水就用光了。后来,洛阳村采取推举管水员和村民轮流“坐庄”管水的模式,村民交纳水费,由专人按时查看水源、维护引水渠,清洗取水池、饮水池,维修全社的供水管道。从那以后,村里再没缺过水了。
2016年,重庆市出台《重庆市村镇供水条例》,为农村供水管理提供了政策保障。2019年,重庆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的意见(试行)》,各区县也出台了县级农村供水管理办法,从建立健全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护责任、设施建设、水质监管、运营管理、有偿用水、运行管护激励等方面推进长效管护机制建设。
目前,全市685处万人供水工程已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近3万处万人以下集中供水工程落实了管护责任人,贫困区县共落实公益岗位管水员800余名。同时,重庆还加快推进农村有偿供水机制建设,真正解决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缺制度管”“缺人管”“缺钱管”等难题。
水润民心,泽被万物。市水利局将继续巩固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成果,加快贫困地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水利扶贫支撑保障工作,做好水利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继续把好饮水安全的总闸门,补齐饮水安全的“小康短板”,让干净水、放心水、致富水润泽百姓的生活。
文丨刘翠
图丨市水利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