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 重庆本土消费金融机构马上消费正发力

  • 今日重庆网 2020-11-26 11:22

  重庆,消费市场巨大,金融业蓬勃发展。

  今年3月,重庆召开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领导小组会议,强调要推进金融创新建设,支持各类金融机构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国家金融应用和金融标准化创新试点。

  4月,重庆市提出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重庆市金融领域广泛应用。

  今年6月,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已在渝布局:注册资本15亿元的小米消金在江北嘴正式开业。

  重庆是国家金融创新的政策高地,是全国金融创新应用和金融标准化的“双试点”城市。2020年1月的数据显示,重庆1800多家金融机构中,有三分之二是新型金融机构,分层次、差异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初步成型。

  而今年以来,通过积极发展金融,加大金融开放力度,连续出台的利好政策及举措,国内外优质金融企业的加速集聚,重庆建设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脚步更快了。

  而这背后,靠的不仅是政策吸引,重庆本土金融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是消费金融高速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 10月荣登2020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重庆本土企业马上消费金融(以下简称“马上消费”),就深谙这一发展逻辑。

  这家定位为科技驱动型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致力打造一家绿色、普惠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其对重庆金融生态优化的作用正日益显现。

  今年8月,该企业发出消息,将在渝建设全国领先的金融研发中心及应用基地,并以此为契机,逐步打造一个面向全国金融业、消费零售业的技术开放平台,通过底层技术开放、应用开放、服务开放,增强重庆对于金融资源和零售资源的聚集能力,提升重庆金融影响力。

  据了解,该项目将包括7个研究院、7个应用平台中心以及建设长江中上游最大金融云计算中心等系列配套设施。利用该研发中心,马上消费将联合高校及各类专业研究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金融底层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应用,并且实现对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零售消费等行业的赋能,为金融业、零售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要做到全国领先,企业的底气何来? 2020年,马上消费注册用户突破1.1亿,已是重庆首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金融机构,更成功跻身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国家队”。

  坚持科技自主研发,积极推动大数据智能化创新……成立5年,马上消费已经研发出了900多套具有自主产权的系统,覆盖了客服系统、风控系统、贷后管理系统等。其中,在疫情期间,马上消费推出的云呼叫中心、智能外呼机器人两项疫情防控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入围《重庆市疫情防控软件产品和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参考目录(第一批)》。通过疫情期间免费开放核心应用产品,充分发挥了自主核心技术成果在疫情防控中和复工复产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持牌消金机构的科技排头兵,马上消费自成立之初就坚持科技自主研发和建设数字化全闭环能力。

  各项数据均在同业中名列前茅,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马上消费的员工里,科研人员占了一大半。”据马上消费创始人、董事长赵国庆介绍,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选拔金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领域高精尖人才,组建了千余人技术团队、300余人的大数据风控团队, 先后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智慧金融与大数据分析重点实验室等内部科研平台,还与中国科学院、重庆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校共建国家级应用数学中心,开展横向课题研究,不断提升产学研协作能力。

  据介绍,马上消费还申请了230多项专利,专利数位居持牌消费金融机构首位,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的金融机构之一,正积极助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不断为地方税收、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活体检测技术通过BCTC增强级认证、首期金融债成功发行……如今的马上消费,正抢抓重庆打造内陆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机遇,持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加大投入,提升科技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助力重庆完善金融生态圈。

  两江新区已集聚一批香马上消费这样的金融行业优质企业,未来还将继续加大重量级、功能型金融机构的聚集力度,吸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金融机构设立全球总部或区域性总部,积极引进新兴金融和准金融服务机构,完善“全牌照”金融机构门类,持续为实体经济注入动力。

  文丨张娟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4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