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重庆怎么干
——市政协常委会会议重点协商建言我市“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重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新蓝图绘制关键时刻,市政协将“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规划”列为重点协商内容,组织全市广大委员、各参加单位以及各区县政协参与专题调研,64个单位及26位市政协常委提交了104份调研报告。
国庆前夕,市政协五届十五次常委会会议聚焦“十四五”规划编制开展重点协商。从经济建设到社会文教卫体事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生态绿色发展……协商中,市政协常委、委员代表围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方位开放发展等建言资政。
尤其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体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避免融合发展走向泛化、虚化,成为新一轮优惠政策竞赛。
——市政协常委、经济学博士王济光
渝东南地区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方面,应着力做强文旅融合产业,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深绿色大健康产业,做大道地药材产业,做长绿色加工和制造产业。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谭净
促进文体卫各类政策、产业、资源,特别是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人才队伍等向“两群”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
——市政协常委蒋业华和夏小敏
营造良好的国际化生活场景、文化旅游氛围、医疗教育环境,将重庆打造成为国际交往中心。
——市政协常委、迪马股份董事长、总裁罗韶颖
推动自主品牌向中高端发展,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品向中高端化迈进。
——市政协常委、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在学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双向融合
“十三五”时期,特别是近三年来,我市深入落实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4%,成为推动经济增速由负转正的最大亮点。
“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显然还有很大空间。”市政协常委、经济学博士王济光坦言,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济光调研发现,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我市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的目标要求相比,在深化认识、完善体制、配套政策、健全法规、创新平台、人才支撑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在‘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首先应当在顶层设计上加大规划引领力度。”王济光认为,在把融合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四五”总体规划的同时,更要重视编制专项规划,明确融合发展的目标、方向、领域和政策。尤其需要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体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避免融合发展走向泛化、虚化,成为新一轮优惠政策竞赛。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同样离不开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市政协常委、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吴在学认为,尽管我市装备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但产品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传统机械行业产值比重达70%以上,高端装备、智能装备等新型装备规模小。为此,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一定要注重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自主品牌向中高端发展,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促进产品向中高端化迈进。
在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对我市推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调研后,北碚区政协主席周继超建议,应大力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为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提供支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让区域发展滞后板块迎头赶上
“‘十三五’以来,特别是最近两年,渝东南地区各项事业和人们生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也要看到,渝东南地区仍是重庆市‘一区两群’中发展较为滞后、实力最弱的一个板块。”协商发言中,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民宗委专职副主任谭净直言不讳。
未来五年,渝东南地区如何发力?立足问题导向,着眼未来发展,谭净就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十四五”的发展与规划提出建议。首先要完善综合基础设施,提高互联互通水平。尤其要织密区域内部互联互通路网,打通邻近区县直连交通,尽快完成联网,增加城区高速公路接口,同时着眼渝东南“大武陵”旅游,建设串接各大景区的公路、水路旅游交通专线。在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方面,应着力做强文旅融合产业,做优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做深绿色大健康产业,做大道地药材产业,做长绿色加工和制造产业。
针对当前我市文体卫事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等问题和不足,市政协常委蒋业华和夏小敏一致建议,推动“一区两群”文体卫事业区域协调发展,首先是高水平做好规划,紧盯短板发力,促进文体卫各类政策、产业、资源,特别是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人才队伍等向“两群”合理流动和高效聚集。同时发展应各具特色,主城都市区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文体卫新产业新动能;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要突出“库区”“山区”特色,促进文体卫产业与生态要素集成与协同,推动绿色优先发展;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要突出“山水”“民俗”特色,促进文旅、文体、体旅、康养融合发展。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现“精准扶贫”到“精准振兴”
“如果说脱贫攻坚着眼于‘保基本’,乡村振兴则要着眼长远。”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并形成消除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民盟重庆市委组织开展了系列调研。市政协常委、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谢新调研发现,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得到全面解决,但是,我市在解决相对贫困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谢新看来,其中最为关键的则是需要强化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调研中,谢新发现,有的地方脱贫攻坚规划注重“短平快”,对可持续发展考虑不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没有充分体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脱贫攻坚主要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的绝对贫困;而乡村振兴则重点着眼于全部农村人口和农村地区,瞄准消除相对贫困。脱贫攻坚着眼于“保基本”;乡村振兴则着眼长远,追求“颜值、气质、内涵”。
如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谢新建议,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可以设立过渡期,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可以制定短期过渡计划,在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下,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留出过渡期,制定3年过渡期计划,实现“精准扶贫”到“精准振兴”、“被动扶”到“主动兴”的转变。同时强化政策衔接运行,出台过渡期政策,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延长到2023年,留出政策接口和缓冲期,避免政策一取消、脱贫成果就滑坡。
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十三五”时期,重庆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深入实施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行动计划,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十四五”时期,重庆如何深入推动全方位开放发展?
“虽然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卓有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市政协常委、迪马股份董事长、总裁罗韶颖认为,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通道基础较为薄弱、作用发挥不充分,铁公水空多式联运方式发展迅速,但运输能力对外贸出口的促进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开放平台亟待升级、协同化发展不足,现有平台资源整合不够。三是对外贸易优势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城都市区开放型经济体量占全市的95%以上,“两群”地区差距较大,开放型产业结构不平衡。四是政务环境还需高效透明、行政服务有待持续规范,信息+政务融合不够,国际化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十四五”时期,开放型经济发展将由中高速增长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按照“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罗韶颖建议,“十四五”期间,重庆要进一步拓展开放大通道,聚焦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通道建设,完善形成铁公水空立体发展的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开放大平台,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推动两江新区、自贸试验区、中新项目等国家级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展;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培育跨境电商,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试点,同时以东盟为重点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继续巩固欧盟、日韩、美国等传统市场。
“同时还需要大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国际化生活场景、文化旅游氛围、医疗教育环境,将重庆打造成为国际交往中心。”罗韶颖说。
文丨戴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