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户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发家致富的路子,安逸得很。”说到家乡的变化,巴南区接龙镇马路村村民吴兆会喜笑颜开。
马路村曾是市级贫困村,村民们靠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微薄收益为生。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开展,村里发展起了接龙蜜柚、香桃、“稻 + N”产业和养殖业。
《金秋》
蜜柚里有甜蜜事业
九月的接龙镇,处处都能看见蜜柚的身影。可不要小瞧这些柚子,接龙蜜柚去年卖到了每斤12元,不仅在国内销路好,还卖到了新加坡等国家。
说起接龙蜜柚,不得不提巴南区优秀共产党员、接龙镇退休干部陈开容。作为接龙镇美亨柚子种植股份合作社的创始人,今年64岁的陈开容无疑是接龙柚农们的产业领头人。
接龙镇是重庆名柚“小观蜜柚”的原产地,有着种植高品质蜜柚的自然条件和传统,家家户户几乎都种有柚子,少的一两亩,多的几十亩。不过,在2011年以前,由于管理、技术等问题,这里的柚子产量少、品质参差不齐,在市场上也叫不响名头。
为改变接龙柚产业现状,陈开容和16户柚农成立了美亨合作社,开始因地制宜、攻坚克难,科学探索接龙丘陵山区农业发展新模式。
合作社请来了农科院柚子研究所专家,改良了柚子品种,提升柚子品质和产量。曾经卖不上价格的“小观柚”,现在蜕变成了具有国家认证的“农产品地理标识”的“接龙蜜柚”。
随着“接龙蜜柚”产业的逐步壮大,2018年,接龙镇党委、政府将“巴南接龙蜜柚”纳入该镇扶贫支柱产业发展项目,并投资450万元在马路、自力两个市、区级贫困村建立“巴南接龙蜜柚”种植基地,发展接龙蜜柚1500亩,精准帮扶2个贫困村的50户建卡贫困户。这让全镇的蜜柚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带动了近1000户农户增收。
接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每户贫困户种植1~3亩计算,采用收成后收益分红返利的模式,每亩地平均收入大约12000元,农户一年便可收入数万元。目前,镇上已经有贫困户种植的柚树挂果见效。”
贫困户吴廷智是接龙众多因柚受益的农户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他种植的4.5亩接龙蜜柚都已挂果产出。他算了笔账,“靠这几亩柚子,每年都能增收3500元以上,我跟老板算是尝到了种蜜柚的甜头。”
接龙蜜柚果园管理
稻田变身聚宝盆
接龙镇的山坡丘陵地带种上接龙蜜柚,田间也发展起了“稻+N”种养模式,也就是在种稻谷的基础上养泥鳅、养虾,提高稻田的经济效益。
马路村建卡贫困户江文中,不仅在自家的稻田里养了虾,而且是村里“稻 +N”种养模式的管理人员,月薪2500元。
2018年,江文中又大胆投入鸡鸭养殖,养鸡鸭200余只,当年增加收入14000多元。此外,村委会也为江文中考虑了公益性岗位,负责清扫小屋基社的公路,每月又增加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随着秋收逐步完成,马路村村民喻启伦又忙碌了起来。“秋收后,种植大球盖菇可以把冬闲田利用起来。”三年前,喻启伦试点种植大球盖菇,起初种了2.5亩,每亩产菇2000公斤,产值达2万元以上。“扣除成本,总共盈利近3万元。”喻启伦说。
去年,尝到甜头的喻启伦将种植规模扩大至5亩。同时,马路村村集体利用市对区奖补资金6万元发展6亩大球盖菇,并吸引村民务工、学技术或以实物入股,帮助村民增收。
龙泉谷漂流
《通途》
培训技能让增收可持续
接龙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格外看重对贫困户以及整个镇上农户专业技能的培训,让贫困户“一技在手”,获得持续增收的内生动力。
针对镇上的特色产业,接龙镇聘请了中国柑橘研究所江才伦教授作为特色种植技术指导专家,并邀请区农委等单位的专家和产业指导员开展扶贫政策讲解、技术培训30余场次,约800名建卡贫困户受益,不仅自家地里的收成越来越好,也成了当地的专业技术人才。
此外,接龙镇党委、政府在高度重视扶贫产业发展的同时,支持龙泉谷公司等文旅企业发展贫困户对口帮扶,注重发挥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培育致富带头人27人,带动贫困户83人。去年,贫困户在致富带头人企业务工年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致富带头人的潜力和示范效益正不断涌现。
文丨高维微
图丨巴南区接龙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