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百余名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在城口乡村论坛上交流研究成果分享实践经验
9月23日,第三届新时代中国乡村建设暨城口乡村振兴论坛在城口县举办。来自北京、浙江、重庆、贵州、四川、等多个省(市)的专家学者、基层工作者共100余人参会。与会嘉宾同城口县乡镇干部、190个村(涉农社区)书记就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和生态价值实现等多个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本次论坛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主题,由市农委、市扶贫办、西南大学、城口县共同主办。本次论坛设立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与后扶贫开发》《村庄治理、集体经济发展与“三变”改革》《生态文明转型与生态价值实现》3个平行论坛,以及两个主旨演讲。
论坛上,与会嘉宾进行了经验交流和分享探讨。中国人民大学仝志辉教授分析了集体产权改革对乡村治理的制度奠基作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肖亚成教授做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衔接与升华》主旨演讲。北京大学乡村振兴中心主任、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就《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发表主旨演讲。
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党委副书记李光菊分享了战旗村发展经验,他介绍,战旗村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五项改革”,从而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现资本下乡、人才进村、市场主体再造,打造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2019年,村集体资产达7010万元。先后荣获“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积极发展产业可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激发脱贫内生动力。”重庆市秀山县隘口镇富裕村党支部书记赵茂兴表示,富裕村通过发展养牛和核桃产业,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现在富裕村全村248户村民,有239户种植了核桃,223户加入合作社,户均种植面积12.9亩。如今,3000多亩核桃长势喜人,村里还培育起立体农业模式,在林下发展魔芋、高山土豆、雪莲果、中药材等。核桃丰产后,户均年收入可达9000元以上,随着树龄增长,盛果后户均年收入将在7万元以上。
当天,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城口分院揭牌,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还将与城口县岚天乡、河鱼乡、龙田乡共同打造教学科研实践基地,为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探索经验、培育人才。
文丨李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