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洪崖洞夜景吸引了众多游客(资料图片 龙帆 摄/视觉重庆)
7月23日,解放碑步行街拿下了“全国示范步行街”金字招牌。
据悉,全国有各种各样的步行街2100多条,只有南京夫子庙步行街、杭州湖滨步行街、重庆解放碑步行街、成都宽窄巷子步行街和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这5条步行街获此殊荣。
1997年建成的解放碑步行街,为什么能脱颖而出?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一语道破:“转型升级力度大、进度快、效果好。”
有数据为证:2019年,解放碑步行街引入首店首牌品牌25个,首发首秀30多场,街区人流量超过1.6亿人次,带动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800亿元。在全国步行街中名列前茅。也就是说,重庆首条步行街,通过转型升级,仍然青春依旧,活力不减。
而这背后,是渝中区对解放碑步行街转型升级施以妙手。该区运用新发展理念,在全域范围内书写一篇转型升级的大文章,让重庆“母城”焕发新生。
新生是升级
铸现代服务业之匙实现“寸土寸金”
无论从哪个角度眺望渝中半岛,都能一眼看见高高矗立的重庆环球金融中心。
8月4日上午8:45,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内等电梯的白领在大厅排起了两行整齐的“长龙”。
这座339米高的摩天大楼,刚在有世界商业地产“奥斯卡”之称的2019年全球商业地产中国大会上,拿下了“中国商务写字楼地标”的称号。这幢楼内,入驻有意大利、菲律宾、柬埔寨驻重庆的总领事馆;有中石化、工商银行、松下等8家世界500强企业;还有奥的斯、德勤、仲量联行等16家上市公司的区域总部,2019年贡献税收约2亿元。
在渝中区,这样税收过亿元的楼宇,还有39栋。
一家总部就是一个龙头,一栋楼宇就是一个集群,一个聚集区就是一个园区!
渝中区水陆域面积23.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0.08平方公里,大部分经济活动都在楼宇内开展。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下,这块土地仍贡献了654.3亿元的GDP,同比增长1.1%,论单位产出,每平方公里产生GDP32.7亿元,可谓“寸土寸金”!
这一切,是渝中区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之路,主攻现代服务业的成果。
“宁要渝中一张床,不要郊区一间房。”这句上世纪90年代流行一时的顺口溜,道出了“母城”渝中区曾经的辉煌。但后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观音桥、杨家坪等步行街商圈的崛起,渝中区迎来了发展的阵痛。
渝中区发展的新动力在哪里?
“各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突破”,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渝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按照市委、市政府“用新发展理念开拓重庆发展新境界”的要求,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真分析情况——
从地缘经济看,渝中区是主城核心,国际交往活跃、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优质,市场化、法治化和内陆开放程度位居西部前列。这些优势为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进军现代服务业领域提供了支撑;
从发展经验看,国际国内的中心城区,如纽约曼哈顿、巴黎香榭丽舍、东京银座、北京王府井、上海陆家嘴等,都没有选择大而全的发展模式,而是专注强项,突出特长,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
从产业基础看,渝中区服务业已具规模,仅解放碑中央商务区就拥有重点楼宇100余栋,大型商业综合体15个,商业商务面积接近600万平方米,复星国际中心、重庆塔、新华时尚等一批高品质项目正加快建设,这些都将成为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的承载平台。
谋定而后动。
2018年、2019年、2020年,渝中区连续三年将发展现代服务业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并明确以金融、高端商贸、专业服务、文化旅游、数字经济、健康医疗六大产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
确定思路,明确目标后,经过近三年的奋力打拼,目前渝中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已初现成效:
代表高端商业的解放碑拿下“全国示范步行街”这块金字招牌,“四首”(首店、首牌、首秀、首发)经济发展火热;
代表专业服务领域最高水平的普华永道(PWC)、德勤(DTT)、安永(EY)等国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齐聚渝中;
利宝保险、渣打银行等33家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外资银行、保险占全市的70%,全市15家要素市场6家集中在解放碑……
面对机遇,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率先发力,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
2019年,渝中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937亿元,占GDP比重72%,高于全市30个百分点以上;现代服务业人均增加值、地均增加值分别为14万元/人、47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国前列。
新生是传承
做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的城市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疯狂的石头》《火锅英雄》……短短几年间,有15部电影来到渝中区取景。
解放碑、长江索道、洪崖洞、李子坝、白象街……成为了中外游客的打卡热地。
凭借“母城文化”“抗战记忆”“红岩精神”“时尚酷玩”等丰富的都市旅游元素,渝中区先后获评“2018全国最受欢迎全域旅游目的地”“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夜游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市委书记陈敏尔在渝中区调研都市旅游时强调,“要着力提升旅游文化内涵,积极推动文旅融合,保护历史文脉,发展文创产业,使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
渝中区渴求发展,但面对“发展热”,却坚持了“冷思考”。
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他们没有一味迎合当前潮流,将旧东西推倒重建,而是将之前的“拆、改、留”调整为“留、改、拆”。
渝中区不可移动文物有149处(173个点),平均每平方公里有近15处历史遗存。只有采用微改造,下足“绣花”功夫,严禁随意拆除和破坏,才能坚决杜绝“拆真古迹、建假古董”。
近年来,渝中区先后投入数亿元,修缮了状元府旧址、鹅岭抗战遗址群等20多处文物,修旧如旧,打造出湖广会馆、李子坝抗战遗址公园、中四路民国风情街等都市旅游新亮点。
渝中区还采取“连点成片”策略,把一个个历史文脉串联起来,打造历史文化街区。
例如为推动“下半城”新生,渝中区不仅将对68处文物进行修复与保护,还将重点打造十八梯、白象街、山城巷、枇杷山-燕子岩-飞机码头等4个传统风貌区和湖广会馆及东水门历史文化街区、南宋衙署遗址公园。
随着“下半城”改造推进,白象街等区域的历史气息越来越浓厚。近几年,许多以前搬走的“老渝中”又搬回来,寻找儿时的记忆,体味浓浓的乡愁。
传承之余,渝中区还下功夫做好“新旧结合”这篇大文章。当下流行元素,在渝中区也找得到。
在鹅岭,渝中区将已荒废的印刷二厂加以改造,成为当下重庆最热门的文创基地之一。这里的老厂房经过改造后,“文艺范”十足,每天来此打卡、拍照的人络绎不绝。
在朝天门,新地标重庆来福士已对游客和市民开放,人们纷纷与“朝天扬帆”合影留恋,300米水晶空中连廊,无边泳池、天际观景台、鸡尾酒吧等设施高端大气,赢得游客交口称赞。
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相得益彰,令渝中区成为了最能代表重庆城市特色的旅游目的地。仅2019年,渝中区就接待了6744万人次游客,平均每天的游客密度达9000多人/平方公里,这些游客为渝中区带来463.5亿元旅游业收入,养活了全区8000余家文化旅游企业。
新生是突破
把握新机遇,让大楼里装满“新经济”
去年4月28日,在解放碑步行街,时任重庆市副市长的李殿勋拨通了重庆首个5G电话。
当年年底,解放碑步行街就建成169个5G基站,实现5G信号和公共WiFi全覆盖。这为步行街拿下“全国示范步行街”金字招牌加分不少。
不但解放碑步行街在全市率先建成5G智慧街区,渝中区也率先在我市实现了全区5G全覆盖。
当前,重庆正倾力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着力用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渝中区也努力推动数字经济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例如,渝中区运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客流特点和消费者习惯,发现逛解放碑的游客大都集中在25岁至40岁这一年龄段,渝中区迅速对解放碑商业业态进行调整,引导各大商场品牌转向年轻化。
又如,洪崖洞、解放碑、李子坝等景点,越来越受游客欢迎,渝中区为确保游客安全,开发“渝中区全域游客流量监测系统”等科技载体,对景区人流量实时动态掌控,精准启动交通管制。在去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及时封桥封路,让路于人,获得游客和网友好评,称重庆是“最宠游客”的城市。
推动新基建,运用大数据智能化,让城市越来越智慧,只是渝中区育新机、开新局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早在2017年11月,渝中区就在大石化片区布局重庆市首个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如今,该基地已经从当初的2万平方米扩展到近30万平方米,发展成重庆市区块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已签约入驻浪潮、IBM、忽米网、启明星辰等60余家企业。
据互链脉搏、赛迪区块链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区块链产业园发展报告》,重庆市区块链产业创新基地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前五,进入第一梯队。
在渝中区,区块链还与医疗健康产业融合发展。
一个名为“华医链”的线上平台,凭借区块链+智慧医疗的模式,形成诊疗、处方、医保、药品全流程安全体系,在渝中区11家卫生服务中心得到应用。
让区块链为健康医疗产业保驾护航,是渝中区对市政府《促进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的落实。而健康医疗本身,则是渝中区发展新经济的一个突破方向。
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位于渝中区时代天街12栋的写字楼内,这里毗邻市内日门诊量最大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重庆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在创新中心一楼展厅,用视频和实物展示着100多个国内外医疗创新项目获得的最新成果,还有少数项目在这里开展简单的产品验证;二楼办公区里,创新项目孵化、加速对接和资源导入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渝中区有健康产业法人单位1474家,占全区法人单位总量6.5%,健康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07家,占全区规上企业总量的8.7%。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76家,其中三级甲等医院9家,企事业单位职工医院4家,民营医院2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4家,门诊部和诊所等其他医疗机构400余家,涵盖中医、整形美容、眼科、口腔等各类特色专科。2019年,健康服务业增加值达100.9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7.8%。
把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就能转化为产业链条。渝中区以重庆医科大学为核心,全力构建“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在大坪区域形成健康医疗产业集聚示范区。上面提到的重庆国际医学创新中心,正是生态圈的核心组成部分。
目前,环重医创新生态圈已在全国举办有行业影响力的大型活动5次,落地企业31家,签约项目52个,储备项目19个。短短1年多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足以说明在潮起云涌的“新经济”浪潮下,健康医疗产业未来充满曙光。
文丨陈钧 杨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