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履职这一年

全国政协委员董洪川:服务国家开放战略 培育更多涉外人才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5-02-22 08:32

董洪川(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虽然还没正式开学,但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校园里已随处可见返校学生。

  多功能教室里,不少学生围坐在一起,中英法德多语种的讨论声此起彼伏。目睹这样的场景,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倍感亲切:学子们正就系列国际议题展开激烈辩论,或是围绕热门话题展开讨论,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很可能在不久后的未来就将站在国际舞台前沿。

  “AI背景下人才培养”提案引关注

  对这位全国政协委员而言,这样的日常片段恰是他履职的缩影:在校园里培育成千上万“外语服务国家大局”的“种子选手”,在两会上为他们争取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过去一年,他带着这样的思考与实践,步履不停地穿梭于教育一线与参政议政平台之间。

  “去年全国两会,我提交了4份提案,相关部门都给予了认真回复,有些建议还被吸纳成为管理制度。”董洪川介绍,4份提案各有侧重,凝聚着自己在日常工作和调研中的思考。

  特别是关于在AI背景下加强构建中国国际话语体系的外语人才和对外翻译人才培养的相关提案,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教育部门在给他的回复中提到,将认真研究提案中的相关建议,不断推动外语人才培养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打造“外语+”复合型学科体系

  另一个问题,董洪川也一直在思考:外语院校的改革发展和服务国家开放战略需求如何做到有机统一?

  作为一名高校校长,他始终将“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关键词,推动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比如,川外秉持“外语+”理念,以外语学科为核心,融合经济学、法学、国际关系等多学科,打造复合型学科体系。同时,加强传统专业改造升级,推动专业间交叉融合,着力发展文科类新兴交叉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董洪川深刻意识到,一所大学的师资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他认为:“名师进课堂绝非简单的‘名人效应’,而是通过知识传递、思维启迪,实现教育生态的立体升级。对高校而言,这既是应对时代变革的主动选择,也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可能性。”

  提案关注陆海新通道建设

  “外语院校应该高举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旗,努力培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传播代言人。”董洪川说,“要让‘内外双轮驱动’成为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系列故事的扩音器。”

  董洪川解释,所谓“内外双轮驱动”,一方面是以国家权威主流媒体海外分支机构为主导,整合相关资源,形成合力一致对外发声;另一方面则是,深度挖掘海外资源,推动其客观报道或转载报道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系列成果。

  “要充分发挥‘外’的特色优势,从国际传播视角讲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还要让这些故事‘悦耳、动听’,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董洪川说,今年全国两会他将围绕“深化国际化办学合作”“陆海新通道建设”等相关内容提交提案,为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服务国家对外开放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首席记者 周尤

编辑:陈燕
最新发布的信息
【履职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毛相林:田野上的履职之路 从下庄村向外延伸(2025-02-22)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