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重庆如何推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2月10日,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建设‘六区一高地’”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四场)上,市城市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奎介绍,2025年是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的“突破攻坚年”,我市制定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2025年行动方案》,以“大综合一体化”治理为牵引,以三级治理中心为支撑,以中心城区为主阵地,将重点实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八大行动”。
着眼营造“宜居宜业”城市环境 实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坚持规划、建设、治理全链条出发,优化山城江城特色空间格局,深化“多规合一”国土空间治理。启动全域城市环境治理,开展“百路千巷”环境治理提升行动,成片连片推进城市更新,打造观音桥商圈片区等15个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项目,推进“两江四岸”整体提升。以城带乡推进一体治理,滚动推进163个城中村改造,新增1000公顷城市绿地、100个口袋公园,让市民游客感受到重庆很“city”。
着眼解决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 实施交通缓堵促畅攻坚行动
今年将加快推动10条225公里在建轨道线路建设,建成6号线重庆东站段、4号线西延伸段,到今年底轨道运营里程将达到593公里。同时深化智慧交通管理和停车综合治理,针对学校医院周边、道路节点瓶颈等,推进60个以上“投入小、见效快”的堵点乱点整治项目,比如群众反映比较大的沙坪坝区树人小学、渝中区一号桥路口瓶颈堵点等,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公交港湾改造、绿化带改造等“小手术”,比较快地达到了缓堵促畅效果,让“8D魔幻城市”人便其行、车行其道。
着眼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实施城市本质安全提级行动
聚焦影响城市安全的重点行业、重点场所和市政道路、桥梁隧道、地下管网等重点设施,提速推进安全韧性城市建设。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强化地下管网治理,年底前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区域燃气、供水、排水、油气长输“四类管线”数字孪生率力争达到100%,用数字守护生命线,共同建设安心又安全的超大城市。
着眼推进城市高效运转 实施中心城区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突破行动
在推进全市行政执法“大综合一体化”改革基础上,做精做细中心城区行政执法改革,完成城市噪音污染、旅游景区、夜市摊区等6个执法监管“一件事”,深化“信用+执法”综合场景应用,持续破解“看得见、管不着”、治理能力难提升等难题,打造重庆行政执法改革的“金名片”。
着眼创造高品质生活 实施优质公共服务扩面行动
全面推开“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创建,加快在中心城区、渝西地区、渝东新城创建一批“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提速补齐养老服务站、菜市场、口袋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短板。紧盯“一老一小”托牢民生底线,实施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完成4.5万户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争取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基础教育发展共同体覆盖率达到85%,提升“养老”“带娃”体验感。
着眼焕发城市文化活力 实施城市文明治理提质行动
持续推进不规范停车、不礼让斑马线、不文明养犬、高空抛物等“小案小事”治理。创新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年底前争取中心城区提名率和创成率达到100%。厚植坚韧、忠勇、开放、争先城市精神,广泛开展主题实践、精神文明创建,积极选树先进典型,让城市精神融入城市肌理,成为重庆最美的底色。
着眼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实施基层治理现代化跃升行动
持续迭代党建统领“141”基层智治体系,探索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打造20个“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提升各类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水平,争取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比如,在渝中区南纪门街道十八梯社区和化龙桥街道红岩村社区打造2个“渝邻汇”社区综合服务体,为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食堂、体育健身、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并探索实施党群服务“24小时亮化工程”:在社区打造“24小时公共服务点”,配备常用的物品设施,为居民群众提供全时段、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
着眼提升数智化治理水平 实施智慧高效治理突破行动
着力发挥三级治理中心这一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重要抓手载体和数字重庆主轴作用,全力抓好数据归集共享,推动各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公共数据全面归集共享,国企、医院等公共数据尽快归集赋能,贯通工程渣土治理利用、桥隧智慧管理等应用累计达到260个。实施AI赋能城市治理行动,全力打造国家(西部)算力枢纽,构建起全国首例超大城市治理大模型,为城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
今日重庆记者 韩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