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部
  •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

城口老腊肉焕新升级 实现产量产值双增长

  • 新重庆-重庆日报 2025-02-02 10:16

  “我们家的腊肉不仅色泽光亮,吃起来也更健康,大家抓紧下单哟。”1月27日,城口县巴山物语电商超市里,一位工作人员手握自拍杆直播带货当地的“土特产”城口老腊肉,随着“主播”的吆喝,叮叮叮的下单声接连不断。

  一天前,这批老腊肉还在赵孝春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化生产车间里。

  走进生产车间,腊味满屋飘香,两条数字化包装生产线快速运转,十多名工人配合着3台机械臂对腊肉产品进行装箱、扫码、码垛。“有了智能化帮手,现在一天能生产十多吨腊肉,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腊肉生产也实现了标准化。”赵孝春的儿子、城口老腊肉第五代传承人赵友安介绍。

  在传统生产模式下,选料与腌制环节主要依靠人工经验判断,难以做到精准控制。而在智能化工厂,智能识别系统和配比设备使原料的选择更加科学严谨,腌制的配方和比例更加精确,这样一来,腊肉的口味更纯正稳定。

  “这些都是卖得很火的休闲腊肉产品,这边是发国内的,这边是发东南亚的。为满足节日市场供应,元旦以来,工人生产只有两班倒。”赵友安说,每年春节前后是腊肉生产销售的旺季,与去年相比,今年腊肉生产和销售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城口地处大巴山腹地,老腊肉制作已有200多年历史,凭借独特的香料腌制和青木炕制技艺,城口老腊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多项荣誉,深受消费者青睐。

  “但随着生产腊肉的企业越来越多,腊肉产品良莠不齐、风味不一等问题逐渐暴露,严重影响城口老腊肉产业的发展。”城口县农业农村委主任高军说,为了让城口老腊肉重振雄风,近年来,当地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检验监测、品牌营销、利益联结“五大体系”建设,让老产业焕发出“新活力”。

  比如,全面推广运用城口老腊肉全产业链溯源体系,实现城口老腊肉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可追溯,制定发布《城口老腊肉加工工艺技术规范》等6项地方标准,建立城口老腊肉产品分级分类品质控制体系,将城口老腊肉按品质由高到低分为黑标、金标、绿标3个等级,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截至目前,城口老腊肉已发展精深加工产品6类18种,年销量超1.2万吨,畅销全国近30个省份和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品牌价值达6.9亿元。

  “今年,城口老腊肉迎来了生产开门红。”高军介绍,今年元旦以来,城口老腊肉产量达到1800吨,销售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了产量产值的双增长。

  记者 赵伟平

编辑:陈怡璇
Copyright © 2012-2025 CQTODAY Media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重庆传媒集团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渝ICP备12000991号-1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64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0120190002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3-63891685